被撕毁的肖像画· 观察

1760年,居住在法国布列塔尼小岛上的富家小姐洛伊兹要出嫁了。出嫁前,对方要先看看她本人的肖像画。先前家里请的画家都无法完成她的画作,因为洛伊兹拒绝摆姿势。她的母亲为此焦虑不安,怎么办呢?洛伊兹性格古怪、封闭,带着愠怒,在这属于她的重要人生节点,似乎以自己的方式反抗着。

年轻画家玛莉安,渡船前来为她作画。画家白天陪洛伊兹小姐去小岛海边散步,趁此偷偷观察她的脸庞、嘴唇的细节、表情神态、耳廓、耳蜗,晚上再依靠记忆和想象,一笔一笔画下来。可是,“为什么洛伊兹从来不笑?”这个问题令画家困惑不已。在这一阶段,画家视洛伊兹为写生模特,一步步展开追逐、观察、想象、记忆、表达。在作画的过程中,应用常规技巧和想象,以及自己的投射(那一丝笑意),完成了洛伊兹的第一幅肖像画。然而,当她把画作拿给洛伊兹看的时候,小姐冷冷地说道“这就是你眼中的我吗?”,画家听后“当头一棒”,立即毁掉了画作。

实际上,她们彼此的内在观察面真正形成的时刻,正是小姐说出这句话的时刻。画家在这一刻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观察”。洛伊兹打破了她基于常规作画中的“理性”层面的羁绊(那些技巧、投射、目的性地接近),使她形成了新的观察视角,使她接近了真实的“洛伊兹”。她开始理解洛伊兹嘴角的下垂和两片嘴唇分秒之间的战栗,眼神里的微妙的反抗与不安,明白了另一个女子幽闭但热烈的隐秘世界。透过表象的“观察”,难以真正理解另一个人的内在;而洞察了内在,才可能趋近于理解表象。那些无言的身体语言(舔嘴唇、皱眉、手指点触额头、嘴角的微颤),都在表达个体的真实,它们都能戳破语言的壁垒,达成彼此的“看见”。

燃烧的裙裾· 凝视

从观察到互相凝视,两颗心慢慢靠近。洛伊兹第一次发自内心的笑是当画家为她弹奏《夏》这首曲子的时候。观察的主体从此刻开始切换到洛伊兹身上,琴键起起伏伏,音乐流淌在她们之间,画家嘴里阐释着曲子里的场景——暴雨将至、昆虫蛰伏。直到画家手忙脚乱地犯错卡壳,洛伊兹一瞬间“看见”了画家,不知不觉遁入了“他者”的绝对场域。她笑了,感到前所未有的生命之充满,和之前内心的“空虚”形成了对立的两极,心灵的喜悦和内在的敞开达到顶峰,爱意开始蔓生。在那场篝火宴会上,在集体女声的哼唱声中,她们在荒野的夜色下,彼此凝视,忘了时间。洛伊兹的裙裾被火点燃了,她完全没有注意到,继续迈着步子往前不由自主地移动着。事实上,点燃裙裾的,正是来自画家的目光,她的长久凝视。这是画家发现自己爱上洛伊兹的时刻——荒野、夜晚、女生哼唱、篝火、她们沉默地走在这个场景里,目光交汇,互相看到彼此的“在场”,看到于喧闹、荒凉、晦暗不明的世界里的对方(纯粹他者)。哼唱的女声、噼啪作响的篝火,与夜晚的死寂形成动静对照,也是在演绎生命于死亡的循环奏鸣。爱,在这一刻,被听到、被看到。

俄耳浦斯的选择· 回头

烛火燃起,画家、女仆、洛伊兹,三人围坐在长木桌前夜读。洛伊兹朗诵了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讲述了俄耳浦斯和妻子欧律狄刻的故事。故事中的俄耳浦斯来到冥界,请求掌管地府的神,放还已经死亡的妻子,他要带她重回人间。冥王答应了,但条件是,在回人间的路上,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不能回头看妻子一眼,如若违反,他将永远失去她。可是,就在阴阳交界的边缘,,俄耳浦斯还是回头看了妻子,在这一瞬间,妻子再次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故事讲到这里,女仆情绪激动,抱怨这是因为俄耳浦斯不遵守规则,才导致了爱人的分离。洛伊兹说,俄耳浦斯无法控制自己,他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俄耳浦斯做的不是情人的选择,而是诗人的选择”画家说。这个情节的引入,已经开始将“爱人的分离”按下快捷键。画家和洛伊兹将如何面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不可避免的分离。洛伊兹即将要嫁人,而画家也要离开小岛了。洛伊兹问画家“你希望我反抗吗?”,“是的”,画家说。“你要我反抗吗?”,“不要”,画家回答。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在生命中最严肃的时刻,她们都选择站在关系的“平衡木”上,两头承载的是双方独立、和对等的精神重量。在巨大的命运转折点,爱人跳入了平等对话的语境,做出各自的选择。影片中,三次出现了洛伊兹身着白色婚纱出现在画家的背后,前两次是画家的幻觉,只有最后一次是真实的。三次,她都回头了,和俄耳浦斯一样,她做了“诗人”的选择。置规则、命令、危险于不顾,“回头”去看爱人,去和她/他共享那个最严峻时刻的“共在”,以这种方式,抵达浪漫的极致;以这种方式,保存记忆,让千万个飞奔而逝的时刻,被留住。

影片中的“物”与“情”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画家在汪洋中渡海而行的场景切入。巨浪滔天,她的一身红裙被湛蓝的浪打湿变得深红,湿漉漉的头发丝丝缕缕地贴在脸上,画框被浪冲泡,她跃入水中夺回来。木浆船摇摇晃晃地漂浮着,几个背对着镜头的沉默的男性船夫机械地滑着浆,仿佛是几个被设置好的木偶人。从这里开始,电影进入了看似柔和实则锐利的“油画调”。室内昏暗的阁楼、被点燃的壁炉、白噪音、本白色粗布家纺、厨房里的低饱和色陶罐、高脚玻璃酒杯和淡蓝色的大木窗、五官和扮相如油画里的少女般的女仆。。。。长镜头从对物和物的色调的描慕刻画,贯穿到女性嘴角的一丝颤动、一次皱眉、一个凝神。安静无声的“物”和蓬勃涌动的“情”,构成巨大的情绪张力;低饱和的物的色彩与女主艳丽的裙摆(红和绿),形成奇妙的视觉冲击,意在阐释极致、纯粹的人与人的“关系”。室外:死寂的荒野、危险的峭壁、汹涌的大海,自然场景的植入,让人物之间的追逐、观察与对话,变得更加私密、迸发出偶然性的撞击和命运的无常感。


燃烧女子的肖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2019)

又名:浴火的少女画像(港) / 燃烧女子的画像(台) / 燃烧的女子肖像 / 火吻女孩的肖像 / 浴火女孩肖像画 / 年轻女孩的肖像画 / 烧女图 / 浴火女子像(豆友译名) /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上映日期:2019-05-19(戛纳电影节) / 2019-09-18(法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诺米·梅兰特 阿黛拉·哈内尔 卢安娜·巴杰拉米 瓦莱丽亚·戈 

导演:瑟琳·席安玛 编剧:瑟琳·席安玛 Céline Sciamma

燃烧女子的肖像的影评

肥二
肥二 • 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