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第一季开始,国宝会说话一直在尝试着风格多元化。例如第一季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介绍鸮尊,再如第二季中鹰顶金冠饰中不失时机响起的动物世界的音乐,都算是介绍文物之美的神来一笔。也就是这种平易的,多变的风格,拉近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国宝会说话系列基本上是按照中国历史的时间顺序对文物进行呈现的。而第一季呈现的时代为中华文明的幼年,文物的种类也相对比较集中,多维陶器,青铜器。第二季展现的春秋战国秦汉文明,文物的类型就更多了一些。而第三季将要展现的盛唐,其文物类型,文化内涵更加多元化,这也就意味着,主创能用更加多元、个性化的方式来展现文物的魅力。
从目前的观感来看,虽然有些部分的呈现,有点难以让人接受以外,这季的整体还是让人满意的。不断地创新能够让人看到主创对这个系列的诚意,从而能够让我有更强的信心去继续支持这样的国产良心纪录片。
我就随机的分享一下几个特点比较明显的单集
1.洛神赋图和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这两集绝对算得上是本季的开门红。他把主创对于这两件文物的理解,用极其简单而惊艳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大厨在处理名贵的食材一样。不用加入太多的调味料,仅仅稍微处理,就可以激发出食物本源的味道,产生触及灵魂的美好体验。
洛神赋图,是结合着略带动感的连环图画,娓娓道来的一段遗憾和怅然的故事。画面的配音空灵舒适,解说的音调平静安逸,曹植的文字清新而脱俗,配上动画衣带飘飘然的感觉,仙气十足,把洛神超群的气质体现的飘逸不群。
而曹植视角的引入,增加了这幅画的主观维度,也将洛神的美,与曹植的心境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洛神出现之前的慵懒,洛神出现时的惊鸿一瞥,洛神归去的怅然所失)。曹植挂念的到底是美人,还是他未竟的心中志向呢?
原来画不仅仅是生动好看,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心境,还可以有更加深刻的情绪表达。这可能就是魏晋风流的价值把。
当旁白念出“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的时候,结合着飘然的洛神形象,我对中国画之美,有了一种更深的理解
所有的这些介绍和呈现,都是结合着画面,不同声色的完成。画卷赏析完毕之后,还让人留有一丝意犹未尽。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回归本味的气息还要更胜一筹。片子中甚至没有特意的对摹本、流传以及作品背景进行介绍(作品背景的信息其实已经暗含在了文物当中)。仅采用动画逐字出现的方式对这个文物进行表现。
就好像一幅字卷,慢慢的展开,让你能够逐笔逐字的体会右军书法的挥洒。这种纯天然去雕饰的呈现方法完全悖于纪录片的传统,但却把兰亭序的微观精妙体现的无以复加。
树荫映照在卷轴上,若有似无的鸟语和树影,让人感到好像真真正正的就在兰亭集序的诞生现场。
旁边的朗诵也非常棒,一开始非常沉稳,好像是作者刚刚喝了酒,略有有些微醺,正在趁着酒劲字斟句酌的写文章。到了后半段,酒劲完全上来了,之前的心如止水,变成了狂放不羁的挥洒自如,风流尽显
这还仅仅是摹本,要是真迹,得多美好。
2.飞天
严格来说飞天不算是一个特定的国宝,他属于一种文化元素。
但是在系列剧动画的渲染下,飞天展现出了非常优美而舒展的流动气质。众多飞天集合的盛景简直令人惊叹。他是佛家信徒心中的理想盛景。飘舞的绸缎,让飞天与流云一样,成为装点佛国盛景的至美涟漪。
飞天的一路走来,在主创的构架上,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不说飞天本身的美感,这种呈现飞天的方式,也是极其艺术的。
由天人开始,结合了迦陵频伽(印度佛教元素)、羽人(中原文化)、天使(西域文化)、汇聚到了敦煌形成了飞天文化。这是文化的线性传播
而在敦煌落地生根之后,又随着中华文明的不断流传,呈现出各异的变化。正如旁白所说的“无数个我,终于成为我们”。这是文化的非线性自我成长,和里程碑式的沉淀。
不得不说,系列剧的主创对于动画的使用,已经达到了巧夺天工的水平,他没有让动画喧宾夺主文物本身的气质,却恰如其分的放大了文物本身特点。如飞天的流动,如洛神的飘逸,如右军摹笔的挥洒。
难得的是,旁白的呈现,轻灵而飘逸,体现了跟飞天一样挥洒,自由的气质。
喜欢那两句:“ 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 ”,“我们曼妙丰姿里,就是生命,我们轻盈飞过处,就是天空”。。。
真是太美了
3.青州造像和云冈石窟
老实说这两款文物/遗产我都非常喜欢。云冈大佛有着非常明显的犍陀罗风格,神态慈祥,悲悯众生,举止典雅而优美。青州造像则有着明显北齐的风格,薄纱僧衣紧紧包裹佛体,造型自然、舒展而流畅。这是对曹衣出水最好的诠释。
我也很喜欢一开始青州造像佛的呈现。镜头缓缓上移,通过光影的细微变化,你可以感觉到佛微风拂面般的微笑。不是那种含蓄的不易察觉的笑,是一种让你感到安心的,鼓励的笑。但是这两集的文案,让人爱不起来。
系列剧中大多数文案都是把文物介绍的功能和意境渲染的美感结合起来,并且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例如飞天,文字的意境意境非常优美了,同时还包含着非常大的信息量。
但是在这两集当中,这种平衡被打破。文案过于关注意境的静谧与安详,并没有对文物进行功能性较强的介绍。而缺少了诠释,其实就等于割断了文物与历史的联系。完全用现代视角去看文物。
相对于从破碎的造像中发现我自己,我更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这么瑰丽的刻像会遭逢破坏。深埋地下的残破佛像,跟内心的滋生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我们哭着走向世界,但可以笑着走向永恒,这个意境虽然豁达优美。但承受出生时的雕刻,跟被破坏时候的砸毁,在这里是被混为一谈的。后者的信息也没有体现出来。
青州造像是那种浴火重生的美,是那种遭受劫难沧桑而不改的慈祥与悲悯。这是他的独特气质。而哭着走向世界,笑着走向永恒,你可以用在所有宗教造像的文物上。
云冈石窟那集的割裂感其实更加明显。他被很蹩脚的分成了两个部分,前半部还在说云冈石窟的初建,帝王对于宗教的态度,宗教与政权的协同等等。正当我期待着他会在下半部分对云冈的气质进行深挖的时候,却看到了一泻千里的文不对题以及无病呻吟。
跟青州造像一样,还是关注于刻,但不同的是,本片把物理的雕刻,与光阴荏苒的时刻等同了起来。用时光做标尺,用仿佛做手段,用大同做目标,文字确实是优美,但是给我感觉始终浮在云上,没有落地,与云冈石窟的依托实在是太浅。除了大同,我可以把其他的文字用在龙门石窟、大足石刻上也毫不违和(其实大同也不违和,说的是一种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后半段,其实是主创玩了个文字游戏而已。
脱离了原生背景,文物的魅力会稍逊风骚。但脱离了介绍文物的实际意义,文字的魅力会大打折扣。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三季(2020)

主演:未知

导演:徐欢 张越佳 汪哲 崔宇 潘懿 祝捷 冯雷 丁曼文 车钰 寇慧文 汪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