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缺位
看完全集,回过头来想想好像这部剧里的每一个父亲角色都是不完美的,或者说存在父爱的缺位。无论 是不存在的康泰的父亲和朱里的父亲,还是只为文英读过一次童话的文英父亲,抑或者再婚后把女儿当成女巫的父亲,作为官员的父亲,作为院长的父亲……父亲在电视剧里逐渐变成了难以言喻的角色,母亲变成了日益强化的存在,像朱里妈妈那样了解自己女儿心理的母亲,还是像文英妈妈那样把女儿当成自己附属品的母亲,好像也不角色奇怪却也觉得艰难。都说为母则刚,给了母亲太大的压力,都是第一次当母亲,能在爱的天花板下成为一个明事理察人心的大人实属不易,还要和孩子一起长大,接受新的事物。或者另一种情况,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全部,直至疯魔。怎么说,两个极端都与家庭中父亲的缺位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只是好奇,经历过二三十年,当韩剧中的完美男主角也成长为父亲的年纪,无论影视剧里还是现实里,父亲的角色会不会变得不一样,母亲会不会不再需要那样坚强或趋于疯魔。
身份的束缚
人生在世,最难的好像是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在家做个好子女,好妻子,好父亲,在单位做个好员工,在人际交往中做个好伙伴,有时候,就是一重身份扮演好,就已经耗费了很大的精力。所以有时候,是个好员工不是一个好父亲,是个好弟弟不是一个好情人,是个好情人不是一个好女儿,没有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而放弃这种极致的单一完美人设何偿不是让自己成为自己。当小时候的康泰对哥哥喊出我是我自己的,是想解脱。当尚泰对弟弟说你是你自己的,是放手。不囿于身份和责任,当我们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或许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是克服,不是忘记
每集一话的童话充满了暗黑色彩,好像只有在那样的童话里才能窥见最真实的人性和需求。非常像解密小时候看过的童话的真相,比如小红帽里面没有樵夫和外婆,王子会把水晶鞋送给别人……写童话的是大人,看童话的是孩子,完美的结局总会有点自欺欺人,相信童话变成了一种面向乐观和美好的生活态度。比起永远的梦幻般的梦境,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所以不是拒绝残忍和缺失,不是忘记,是克服,是战胜,是面对,是可以说:痛苦不是一种财富,但对痛苦的思考才是。对人生的苦难全盘接受,这又是另一个维度的好难。 有些人接受着也就躺平了,有些人接受着也就结束了,命运的风景要走完最后的一步才知道是值得还是枉然, 或者因为努力本身而浪费了享受本身。
是没关系啊
剧的英文名:IT'S OK TO NOT BE OK,就很治愈。 习惯了不断去追求完美,追求赢得感觉,好与不好之间仿佛就存在一个非常古板而普世的标准,你没有做到就会被淘汰,被拒绝,听到别人说抱歉。如果听到一个人说就这样,也没关系。大概坚强的人设的会瞬间崩塌,就脆弱一会也没有关系。当然,如果太多人和你说没关系,这种安慰又显得没有那么珍贵。没关系是丛林法则里的微光,只要一点就够了,试着去接受自己和别人的不完美。当文英说我这样会不会不讨你母亲喜欢,康泰说,没事讨人喜欢做什么,我喜欢就可以了。在现实中,我们总是藏起自己的喜恶,哪怕真的未必想获得,也尝试着去取悦每一个人,为了一个机会,或者一次青睐,最后不喜欢却还是以拒绝告终。以前读到“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就觉得阮籍是个很有个性的士大夫,只取悦自己的喜欢的人,而对不喜欢的人视而不见,真是拒绝无效社交的垂范。
正常人还是精神病
我们所谓的正常人和精神病又差别在哪里,或者只是一步之遥,就像天才和疯子。或者是被体制化了,穿着病号服久了脱不下来,或者被思想钢印了,认定自己就是个正常人。
想起,不久前,单位领导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男孩为了追求我们单位里的一个女孩,一个下午拿着玫瑰花单膝跪地在大堂里,被拒绝后,冲出大门,故意撞上了马路上的汽车。要说是疯子,可能就是情绪不稳定的人,平时和正常人也没有区别。情绪稳定这几个字说来又是边界感太过模糊,太稳定的人就是正常了吗?却也不一定,那些越是阳光欢笑的人,心里越是藏着难以倾泻的悲伤。一旦切割开来,就无以复加。他们往往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了别人,把最阴暗潮湿的一面留给了自己,然后变成了一个伪善者。
虽然韩剧还是那种韩剧的设定:闪亮的人于千万人之间发现了普通的你,护工和作家,无论如何都是跨越阶级的爱情。但人的心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或许这才是精神病们惺惺相惜的原因。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사이코지만 괜찮아(2020)

又名:虽然是神经病但没关系(台) / It’s Okay to Not Be Okay

主演:金秀贤 徐睿知 吴政世 朴珪瑛 朴真珠 金昌完 金美京 金周 

导演:朴信宇 编剧:赵容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的影评

十一
十一 • 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