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太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给郭沫若,其诗言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可见他老人家的眼光和见识的确是超凡的,跳出成见和史书的睿智非一般书生可及,同时对这位相隔两千人同样改天换地的非凡人物的敬重和相惜溢于言表。
其实,秦始皇背后更为伟大的是秦人这个群体。无坚不摧的秦军是由他们的父兄组成;统一的大帝国是他们耕战的成果;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他们的杰出代表;震惊世界的兵马俑是他们的艺术杰作。这是怎样的一个族群,这是怎样的一种文化,这又是怎么样一种血气?
他们早已离我们而去,我们也早已把他们遗忘。真的太久了,我们最为深刻的记忆只有屈辱和奴役,那份血性和刚烈早已化作厚厚的黄土,沉寂在西北贫瘠的高原上,只有当大风漫天飞扬卷起尘土,只有当大河裹挟泥沙咆哮奔腾时,我们才些许看得见那份豪迈和壮烈。
兵马俑有个颇为响亮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名头,细想一下却很悲哀。我们两千年前就曾有这样的军事实力,这样的工艺水准,这样的科技水平,这样的管理体制,这样的艺术造诣,这样的精神气魄,可惜的是现在这些我们全都没有了。因为稀缺所以珍贵。先祖的荣光无法赋予后辈自信和尊严,更多是愧疚和反思。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最震撼我的不是那些所谓的国宝珍品,而是秦代的青铜型材。与我们今天所见的铝合金型材几乎一模一样,光滑的切割线,简洁合理的结构,非常适于大规模生产使用,只是比今天的更大些,还有一个是秦代的合页,几乎就是今天所使用的摸样。要知道这可是在两千年前,这种标准化、工业化的思想在西方也只是百年而已。试想假如继承和发扬的是我们,那是不是整个人类史都要改写。遗憾的是,历史在残酷就在于它只代表所有发生过的,一切的假设都只是假设。
感谢那些发掘尘封文明的考古工作者,是他们通过的辛劳和探索让我们可以得见久远年代的印记。历史本身不会说话,这些器物遗迹却比一切后世文字都来得诚实和公正,谎言和谬误在文物面前都会显出原形,只可惜有些遗失却无法寻找。
谨以此向那些发掘、探究、记录、传播那个伟大时代的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