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God一开场就是当地农民合作社的领导人问咖啡农,你们猜一杯在欧洲要卖多少钱?大家都纷纷摇头说不知道。然后他改问,那在你们家乡咖啡一杯多少钱?很快就有人喊道30美分。然后他告诉农民们,欧洲一杯咖啡可以卖到3美元。大家都沉默了。立刻就有人问道”那我们为什么只能赚到这么一点糊口的钱?”

是啊,为什么呢?

你知道在我们享受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都在消费着从埃塞俄比亚卖来的咖啡豆,但是在这个产业链最底层的农民/工人,往往享受不到这些最终产品价格1/10的工资。他们中的大部份都在为摆脱贫穷或者追求教育而努力工作,但是看着电影的你我都知道,等待他们的,往往是并不那么光明的未来。

Black Gold着重讲述整个产业链的故事。对于全球的咖啡产业来说。最终决定定价的是在纽约证交所的broker和大买家们。四家大型公司: Kraft(卡夫)Nestle(雀巢)Proctor &Gamble(保洁)以及Sara Lee(美国食品公司)控制了全球超过70%以上的咖啡豆交易和进出口。他们并不直接从非洲收购,而是通过中间商/非洲本地供应商等中间环节供货,然后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博取有利可图的价格再把原豆消化给全球各地的roaster(roast是烘烤的意思,指把咖啡豆烘烤然后研墨成粉的过程,那么 roaster就应该是加工的过程)。中间往往经过6,7个链接的层层加价,到最终零售的时候往往比成本高出十几倍。价格的差异还不是不平等的所在,关键的问题是,在整个议价的机制里面,非洲的农民完全没有发出自己声音的可能。因为农民是分散的,闭塞的。他们不知道外面市场的价格,不知道今年各地的收成都是怎样。只能等在家里等收购商上门来开价,卖或不卖,别无选择。而进口商则可以在不同咖啡产地之间游走寻找最低的价格和最好的品质。这种信息和权力上的不平等造成了自1989年唯一的关于咖啡贸易的全球协定结束之后,咖啡农的收入急剧下降。当欧洲和美国的消费者们在品尝的咖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衍生行业:咖啡品尝大赛,咖啡旅游,咖啡国际展,那些埃塞俄比亚的农民们却在为温饱而挣扎。它们每年接受各种国际援助,却并没有因此而过上更好的生活。咖啡业占那个国家76%的出口总额,它们的政府却不被允许对农民进行补贴——这恰恰是WTO,对于非洲那些穷国的条款。

农民合作组织( co-operatives)代表着一种尝试,就好像我们国家以前的农会。把生产咖啡的农民组织起来,增加他们谈判的能力。甚至越过供应链的中间环节,直接和国际加工商接洽。其中的过程非常艰苦,要去说服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如何加入农会,怎么把赚来的钱投入教育等基础建设而不是马上分掉。

这个电影给不出答案。但是它给我们看的是现实。这个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你平时喝咖啡的时候多花几毛钱,多注意一些“Fair Trade Certified”(公平交易)的农产品,就可以让那些农民真的拿到实利。

你要知道,我们都是一体的。

原文:http://makzhou.warehouse333.com/2007/03/25/876/

黑金Black Gold(2006)

又名:Black Gold: Wake Up and Smell the Coffee(澳)

上映日期:2006-10-06片长:78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Marc Francis Nick Fran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