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很危险的。
对于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不妨从多个角度多个来源细细的看,看得多了,知道的也就多了,也就有权对这个有意思的问题发表一点个人见解了。单一的故事带给你的只是单一的观点,局限了你,让你不断的重复这个观点,成为这个故事这个观点的俘虏。看问题,也不仅仅是正反两方面去看,要十面埋伏三军出动着去看。多看,多总结,不会有坏处的。
说一说从这个系列当中得到的新鲜东西:
1、看他书介绍曾国藩,无非是童年怎样迟钝,科举怎样多舛,京官怎样无事,然后就是团练怎样艰苦。至于曾氏京官一帆风顺,往往是一笔带过。这个系列提到穆党,提到皇权更替,提到曾国藩在朋友的压力之下上言,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曾国藩这个人了。否则,曾国藩在长沙的职业愤青形象,和之前仕途坦荡的官场好手形象,是完全不会重合在一起的。相差太大。不由得让人起疑。这里提到一个穆党,就很好的解释曾国藩的行为了。
2、祁寯藻。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帝师的威力可见一斑。这个是以前读曾没有读到或者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3、曾国藩是中国封建时代精神的一个集大成者。他的三立,离不开当时社会环境的支持。否则,仅凭他在审案局草菅人命、罔顾王法的事实就足以让他卸任,甚至一死以谢天下。乱世用重典。无辜的牺牲也就不可避免。既要一个人挽狂澜于既倒,又要他行事处处小心处处不脱离主流价值观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