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內看了同一個導演兩部片子,純粹是跟蹤癖又犯了。手上這塊片子的畫質不太好,找不到更好版本,也只能將就。

跟剛上映的《蘋果》相較,畢竟是六年前的手筆,生澀粗糙的地方在所難免。李玉說當時本想拍一個記錄片,主角用的就是兩個具有情侶關係的女同性戀,後來不知怎麼拍著拍著就成了電影了。小成本的片子,資金不足,再加上或許當初是要弄成記錄片的緣故,天然去雕飾的結果反而成了《今年夏天》最大的特色。

跟一般同類型電影不一樣的地方,這是一部沒有過多唯美包裝的同志片,裏頭缺乏俊男美女談著欲生欲死的愛情,劇情上也沒有太多衝突點,就是一段再直白不過的人生剪影--有時過於直白的東西呈到人面前會帶來生理上的抗拒。這在我看《今年夏天》時充分感覺到了。

不管是拍攝地點的簡陋骯髒,長相裝扮不甚美麗的演員群,或是令人感覺壓抑的人際關係,片中晃動的鏡像和不良的採光……這都讓人看得胸口鬱鬱的,像卡著一團氣,隨時都得緩一口氣才能再繼續下去。

不是片子的問題,是人心裏承受力的問題。

不過也因著這樣的感受倒讓我留意到,從《今年夏天》到《蘋果》,李玉顯然明白了電影市場操作的模式:菜要上得了檯面,除了要好吃,還得色香俱全,擺盤技術得考究,食用的餐具也不能馬虎,另外營養也得兼顧。《蘋果》裏有明星,有漂亮的激情場面,又通過電影審查局的刁難(《今年夏天》只是地下電影),花了錢宣傳,片子還是李玉關心的女性議題。如此這般,《蘋果》走得路就比《今年夏天》遠,雖然在香港是以三級片上映,但畢竟上映了,在客觀環境上能見度就顯開闊。我想這是李玉折衷之後的取捨。李玉曾在訪談中說過:「要不就按照規則來做,要不只能去拍地下電影。」在大陸做電影之不容易可見一斑。

《今年夏天》講的是四個女人的故事。在北京當動物園大象館飼養員的小群是主線,圍繞小群這條主線牽扯著是小群的母親,和小群的前後任女友軍軍、小玲。這四個人糾葛出的人事關係,有交集、有疏離,但卻彼此濡沫涸轍。

小群年已三十,卻長期過著獨身生活,遠在四川的母親憂心忡忡,於是老遠跑到北京監督小群的婚事。同性戀的小群為了迎合母親,只好被迫不斷與男人相親。彼時,小群正和在商場裏賣衣服的小玲同居,一屋裏頭這三個女人關係互動微妙。小群母親把小玲當作女兒一般疼愛,小玲應付著小群母親,最後卻和小群母親建立起某種信任。小群遲遲無法向母親坦誠自己和小玲的情侶關係,這時,兩年前不告而別的女友軍軍卻突然出現。一頭亂髮神情憔悴的軍軍在殺害強暴自己的父親後投奔小群,小群念舊情,以一個保護者之姿收留了軍軍。這事引起小玲的妒意,在毒死一缸魚後憤而離開小群,轉而尋求另一個男人身體的慰藉。小群的母親在小群的一次相親裏,和一位五十多歲失婚的男人情投意合。小玲最後還是離開男人回來找小群。就在小玲和小群熱烈做愛的時候,軍軍被警察包圍了。故事熱熱鬧鬧的在小群母親的婚禮中結束--人生中的某些片段,看似結束,也是開始。

《今年夏天》的英文片名「魚與大象」較能如實的帶出劇中人物的象徵意味。沉默寡言的小玲就像在魚缸裏生活的魚,雖然自由自在,卻也只是在一方之池裏左右搖擺,只有概念,沒有方向;而做著困獸之鬥的軍軍就像大象,鬱積難平,有氣難伸,總在一種浮動的情緒中原地踏步。魚與大象,小玲和軍軍,就像同性戀的命運,困在世俗社會的框架裏,各自尋找自己的出路。小玲在男人身邊轉了一圈,還是得回來面對自己同性戀的事實;軍軍則是在槍聲中完成愛與恨的怒吼。

小群母親代表了一般傳統男婚女嫁的價值觀,認為人生沒有婚姻就等於沒有著落。小群母親的再婚,只是機會問題而已。在我們現下的社會中,異性戀具有名正言順的行為合理權,而所謂的「名正言順」,說穿了也不過就是一種認知。同一件事情,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認知方式,天性和教育,應是造成認知差異的最大因素。當中又以天性最難改變,也是最情有可原的不得已。

沉重的同性戀議題與倫理暴力,李玉四兩撥千斤的讓一種溫柔的情緒流竄其中:小群母親對小群的認同;小群對軍軍的革命情感;小玲和小群愛情中的堅持;小群母親與小玲的相互體諒。這股溫柔的力量正是這部片子中獨特的生命力。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片子中有些比較生硬的地方。如,試圖為同性戀找理由,將同性戀的原因簡化成某些可能;又如,軍軍持槍與警對抗的情節過於戲劇化,斧鑿痕跡明顯,以致於在觀看情緒上有點突兀。

瑕不掩瑜。整體來說,還是好的。

這一個炎熱夏天發生的故事,看完後心裏烏雲密佈,一時也天晴不了。

今年夏天(2001)

又名:天堂上的灰尘 / 象与鱼 / Fish and Elephant

上映日期:2001-09片长:106分钟

主演:潘怡 石头 张继莲 张浅潜 

导演:李玉 编剧:李玉 Yu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