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前言

自从可以自由接触网络后,就很少看电视剧了,等有空的时候打开电视发现没有什么可看的。近期IP改编盛行,曾经看过的一些小说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才又重新关注起来。大部分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都不太好,不说还原原著,有些时候甚至是牺牲原著最突出的优点,把故事改得低俗和烂俗,完全破坏了阅读原著时所带来的愉悦。以至于现在对于改编的电视剧都没有太大的期待。
我大概在2016年5月了解到《识汝不识丁》要被拍成网剧,因为更依赖文字,所以去找了原著看。原著偏日常的故事情节其实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而且比较长,当时没有把它看完就搁置了。网剧开播前我差不多已经把小说的情节忘光了,甚至连主角名字都不记得了。但是在网剧上线第一天我还是去看了,第一集剧情发展比较快,看的有点不知所谓,差点就弃剧。后来无聊又继续看了起来,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识汝网剧有很多能够吸引我看下去的地方,相对来说已经是一部相当有诚意的作品了。
看的东西比较多,有印象的东西不多,印象深刻的就更少了。平时看的、想的比较多,真正表达出来的东西很少,语言上可能比较贫乏,敬请谅解。对于影视拍摄和影评也并不专业,只是作为一个观众将我所看到的、我所理解的内容做一个分享。

综合点评识汝不识丁网剧
影视剧是可以调动视觉、听觉以及大脑思考的一个载体,画面、配乐、演员、剧情以及讲故事的方式都可以引领观众去理解内容。如果把影视剧作为一个人来看的话,在我看来,剧情是它的灵魂,画面、配乐以及讲故事的方式是它的肉体。剧情是内容,其他则是形式。布丁的服装道具、配乐都非常具有古典之美,演员也都把各自的角色塑造的很好,台词也很考究,仅从这些方面来看,布丁已经是一个美人了。更可贵的是它的灵魂也有很多闪光点。对于我来说,更注重影视剧的灵魂。所以就着重评价一下布丁的剧情吧。
在等更新的时候,我又重新看了小说。不得不说,布丁对于原著的改编还是很用心的,在某些方面是超过文字给我带来的感受。剧情包含了很多方面,主人公的人设,所要表达的主题、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剧情发展的过程等等。布丁在这三个方面都可圈可点。
就宏观来讲,网剧构造了一个很理想的世界。首先,故事主要发生在丹阳县,网剧充实了丹阳县的人文环境。从茗翠居卢镇学遇顾射师兄弟的针锋相对,到泰安书院顾射师兄弟赏雪时的对谈,再到卢府赏梅顾射一人独对卢镇学师兄弟,还有花灯会上的争辩大赛,这些主题其实都无所谓输赢,但是很有思辨精神。尽管短短几句,但是很有文化气息。这点即便在正剧里都很少见。其次,因为现有审核制度,耽美内容很多都无法表达,为了使剧情合理而做出了一些细微的调整,没有损失主角二人的感情发展,反而让它得到更加自然且深刻的表达,这一点很让人欣喜。原作,陶墨至始至终都是喜欢同性的,在情感上很多时候都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让他变得怯弱和畏缩。但是识汝网剧中没有,陶墨至始至终都是勇敢的。绮雨公子变成了商露姑娘,无法接受一锤夫人的做媒的原因变成了陶墨的至孝、陶墨身边的人对于陶墨的情感没有任何的阻挠。丹阳县俨然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偏见、爱无性别的乌托邦。
识汝网剧对我来说最大的看点在于它丰富了出场人物的内心,使人物人设变得更加饱满,立体。陶墨保留了原作中的单纯、善良和正义感,少了扭捏、羞怯、软弱,多了几分担当、磊落和坦荡。他有了愿与所爱之人共对风雨的勇敢和能力。顾射除了才华横溢,孤高清冷多了很多其他的情感。网剧里,有雪衣郡主予他亲情的温暖和守护,有师兄给他同门相护之谊,有师妹的调皮可爱、师父师娘的理解与包容。这些都让顾射这个人物更加贴近世界,不再是立于高坛之上,变得很有人情味。与兄长连箭、陈文帝以及靖公主的情节更是让观众看到一个全然不同的顾射。顾射变得胸怀天下、志向高远。配角人设也做了调整,因此呈现了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金师爷原作中只能算是尽职的师爷,但是在网剧中他被陶墨的单纯和正直所感,全心全意地为陶墨筹划,可算得上鞠躬尽瘁。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陶墨因为顾射被打要辞官,金师爷那一跪。金师爷身上还是很有文人的清高的,只因陶墨全心的信任、陶墨的真诚和正直,视陶墨为可以为之奉献自己全部才华的知己。文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就在于此,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知遇之恩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情感有别于其他情感,但是很感人。还有就是蔡丰源这个人物,只是调整了部分细节,让这个人物更合情合理。英红小姐自缢,蔡丰源伤痛之余其实已经察觉到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但是他不愿意相信。原作中蔡丰源告官的一系列行为都是自发的,而且有预谋,他或许伤心,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伤心没有那么深,我一开始看小说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他是来碰瓷的。但是网剧中推动他去告官的原因变成了崔炯,蔡丰源像是溺水的人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把英红小姐的死因推到了陶墨的身上。在县衙的表现也全然是发泄自己的情绪,就像是一个牵线木偶一样。被抓回县衙后,陶墨的话戳破了他的自欺欺人,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而佟老爷的话给了他毁灭性的打击,崔炯一点暗示让他完全没有生存下去意志。
剧情上因为剧集比较短,很多细节没有展开,整个故事看起来比较零散,只有情感线比较完整。网剧还原了小说大部分顾射和陶墨相见的场景,但是做了部分细节的调整,加速了顾陶二人的感情发展。主角人设的变化也改变了顾陶二人感情发展的动因。一些比较生活化的台词设计让顾陶二人的感情水到渠成、却又含情脉脉。不得不说,识汝网剧很多情境的呈现都很诗情画意、很唯美、很浪漫,当得起耽美二字。
以上全部都是夸的,下面说一下缺点。布丁呈现的实在不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很多剧情都没有展开,而且一些线索给的十分的隐晦,稍不注意就漏掉了,因而影响了对于故事的理解。其次就是改编的一些故事设定本身有漏洞,会显得剧情缺乏逻辑。剧集开篇和结尾节奏太快,导致人物人设和剧情产生偏差,也是一大遗憾。
不过考虑到总的投资和拍摄的时长,布丁的团队其实已经呈现了一个很不错的作品。因为用心、因为诚意,让我看到一个年轻团队的潜力,所以才会花时间去增加剧集的观看量,以及花时间写这样一篇评论文章。 识汝网剧虽然不算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作品,但是却让我看到了一丝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希望。如果有更多的投资,更多的时间,更好的故事,布丁团队应该能呈现出一个更具可看性的作品。我有些私心,我希望自己喜欢的小说能够以除文字外的形式呈现出来,不管是电视剧、电影、广播剧还是动画的形式,让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情境和故事情节不再是存在于脑内,而是具象化。如果不是纯追求商业价值,而是很用心的去呈现故事,我也愿意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作品。布丁的团队还很年轻,也很有想法,期待未来更优秀的作品。而我这次也做一回“金师爷”,期冀这个年轻团队“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下面是对于网剧剧情和顾射人物的具体分析。

剧情及顾射人物分析
不管是小说还是网剧,整个故事情节都是以陶墨视角来讲述。陶墨人设比较简单,而顾射人设比较复杂。布丁网剧的故事以陶墨视角来看,就是一个青春励志探案爱情故事,但是以顾射视角来看就是“琅琊榜”,这也是网剧的一个看点。于我而言,顾射视角更具看点,所以对于整个剧情的分析是以顾射为视角的。因为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不管是看小说还是电视剧都会更加注意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其合理性,所以对于顾射的人物分析也是偏向于精神分析的。由于想写影评,看了很多遍小说和网剧,不得不说网剧其实已经完全不同于原作了,而且因为小说的先入,反而影响对于网剧故事的理解。甚至因为耽美小说看多了,很多内容都会以耽美的套路去解读,这也会影响一些故事情节的判断。因此需要抛开原作的故事情节,摈弃耽美套路,更加独立的去看、去理解网剧的内容。所以对于整个剧集和人物的分析完全是基于网剧的情节、台词、配乐、演员的表演以及配音所呈现的内容。因为故事情节不完整,会有一些推断,但是会秉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尽量客观,不过度脑补。

三年前的顾射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是一些客观的身份背景,父亲是当朝宰相,母亲是将军之女,外公是兵权在握的将军,孪生兄长自幼跟随外公为先皇打拼江山,与皇帝青梅竹马,感情深厚,自己是当今天下第一大才子,仅从人物的身份背景上看已经太得天独厚了。
顾射的性情。有这样的身世背景和才情,顾射的心高气傲就很理所当然了。举手投足都是大家公子的风范。顾射性格比较内敛,情感表露比较少,但是可以通过他与身边的人的相处模式窥探一二。从顾射与雪衣郡主、陈文帝以及靖公主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顾射性情伶俐坚韧,尽管相对连箭而言要收敛一点,但是他的好胜之心、杀伐果断也是不容小觑的。雪衣郡主说顾射做事向来有根底,说明顾射是一个做事很有目标的人。剧中有一个雪衣郡主邀顾射下棋的片段,雪衣郡主说顾射小时候因为等人心中忐忑不安而不去下棋。因此可以得知顾射做事很投入、专注,一旦确定目标就会全力以赴,如果有其他因素可能干扰全力的投入的话,他会选择不开始,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成竹在胸。雪衣郡主说顾射外冷内热,与连箭打猎时因悲悯鸿鹄比翼不忍兄长伤其之一而阻止。这些都说明顾射有情,对人事物都有同理心。
顾射之才。丹阳县最后卢镇学等人知道顾射就是顾弦之的表现来看,顾射在三年前就是天下第一大才子了,而且他的才华是被大众所承认和崇拜的。他的才华不仅仅是在书画和文章方面的造诣。从陈文帝和靖公主对顾射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顾射可能在智谋上也有很高的天分。而且顾射能够洞悉人心,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他人心中的想法。顾射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聪慧过人。
顾射之志。有这样的性情和才能,如果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人生目标就会陷入虚无的境地了。幸而他处于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家世显赫,与陈文帝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深受皇帝的信任。那么,志存高远,将自己的才能投入到江山社稷之中也是顺理成章的。
连箭对顾射的意义。连箭是顾射的孪生哥哥,除了手足之情之外,还有更多其他的感情。顾射太过于聪明,思想上能够跟他达到同一个程度的人很少,那就意味着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懂他。连箭是唯一真正懂他的人。一个沉稳内敛,冷静自持,一个刚正不阿,冲动勇猛。一个文能智计安天下,一个武能威武平天下。他们志同道合、彼此信任、 彼此理解,互相配合。连箭于顾射而言,是兄长、是知己,更是与他灵魂相契的人,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京城双公子案
网剧开篇第一个场景,节奏比较快,很多东西都没有表现出来。根据后面剧集的描述,大概理解一下当时的状况。
京城醉香楼连箭不忿太尉之子史光耀调戏少女,将其误伤是事实,这本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被有心人利用了。几日后史光耀因中了刻有连字的将军箭身亡则完完全全是一个阴谋。因为史家的咄咄逼人以及靖公主和陈文帝的有意放纵,没有人去追究事件的真相,而使连箭和陶正淳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冤死了。以顾射的能力和性格,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会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毙的,尽管网剧里面没有表现出来。他肯定想查出事件的真相,还连箭以清白,让他能活下来。但是史家咄咄逼人,靖公主和皇帝为了削弱党派纷争,也为了平息史家的愤怒,而草草的快速的了结了这个案子,让顾射没有时间去查出真相。
双公子案对顾射的伤害是多重的。一个最大的伤害就是他失去了连箭,一个世间唯一能够真正理解他,与他灵魂相契的人。从此他的内心就是残缺的。顾射在此之前的人生都是很顺遂的,对任何事情都很有把握。顾射有极度的自信和掌控力。连箭的冤死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无法掌控的事物,认识到自己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刻,而且其结果是十分惨烈的。顾射与连箭的共同的理想都是精忠报国,一直以来的目标,为江山社稷奉献自己的才能。而连箭之所以被快速地冤死的一部分原因也恰恰是靖公主、陈文帝以及顾相为了稳固江山社稷做出的抉择。为了稳固江山社稷竟是可以枉顾事实真相,枉顾人的性命吗?而且还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性命?这与顾射一直以来构筑的认知、信念和理想相悖,让他对于自己和连箭的理想和抱负产生怀疑。顾射对于靖公主、陈文帝以及顾相的所作所为是理解的,但是却无法去原谅他们。连箭的冤死所牵扯的人除了幕后之人外仿佛谁都有错,但是各自都有苦衷和理由,让顾射没有办法完全地去恨他们。顾射所遭受到的悲痛、挫折、失落、无助、愤怒和怨恨都很深刻。因为经历了失去和无法保护挽救连箭的无助和悲痛,他的内心深处有了阴影。但是顾射是个很坚韧、很强大的人,尽管他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也并没有完全的迷失自己,他只是变得迷茫、彷徨和犹豫,不再那般果敢和利落了。尽管心中有恨,他也并没有完全割舍曾经的理想和感情。既无法割舍又无法原谅,唯一的办法也只能出走了。
丹阳县隐匿的三年
顾射是一个目标明确很有行动力的人,他到丹阳县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远离京城,疗愈心灵的伤痛。兄长被冤,尽管案件已成定局,但是顾射没有放弃找寻真相,为连箭翻案。翻案需要一个身份,那么顾射就必须入朝为官,但是因为心中有恨,真的入朝为官恐怕追求的不仅是翻案,而是要为连箭报仇了。朝堂没有给连箭公正,成了一个很能唤醒顾射内心怨恨的所在。所以顾射需要一个好官,一个不问个人前程、不惧皇权威严追求真相和公正的好官。让这个好官在朝堂之上为连箭翻案,而自己在幕后查证事实的真相。丹阳县是出了名的讼师之乡,当世两大讼师退隐之地,很多文人才子汇聚的地方。顾射更是拜门人弟子众多的一锤先生为师,大概也是因为内心为兄长平冤的希冀。尽管隐匿在丹阳县,但是顾射对于京城的局势还是十分关注的,一是无法割舍对于家人和朋友的感情,二是寻找双公子案的线索,为所求之事做准备。三年间,师傅师娘的教诲,师兄师妹的陪伴和维护,顾射内心的伤痛有所缓解。但是却迟迟没有出现一个好官,顾射由期望、失望到绝望,本打算彻底地放逐自我,出海。这个时候陶墨出现了。

顾陶初遇
茗翠居与师兄们品茶,对顾射来说本是很平常的一天。楼上楼下大伙都在讨论新上任的县令,顾射自然也是注意到了的。顾射下楼时,陶墨对顾射的惊鸿一瞥,一见钟情,漫天花雨都是陶墨的心境。对顾射却不是,顾射对陶墨有好奇和探究,所以在下楼时有一个短暂的注视。顾射肯定想知道这位新上任的县令是否就是那个可以帮助自己为连箭翻案的好官。回到顾府后,顾射变得心事重重,与顾小甲的对话可以看出在顾射眼里陶墨相较于其他的县令有特别的地方。陶墨的特别在于顾射看到了他成为一个好官的潜质。顾射看重的品质并不是才华,而是品性和志向。从后来卢府赏梅的情节来看,顾射是知道陶墨目不识丁但是却立志做一个好官的事实的,也就是顾射知道了陶墨和卢镇学的那番对谈。陶墨的出现让顾射又萌生了希望,但是陶墨有成为好官的潜力是一回事,能否帮助顾射为连箭翻案还有很多的未知数。所以后面的几次相遇,顾射一直都在观察和试探陶墨。泰安书院赏雪,顾射几乎是在陶墨一进门就在观察陶墨,师兄们都感到十分诧异,几度询问顾射在看什么。在收到陶墨的拜帖后十分急切地让仆人请陶墨进来,知道陶墨本人未至的失望都表现的十分明显。尽管顾射的情绪十分内敛,台词不多,但是顾小甲总是能很准确地捕捉到顾射的情绪反应,所思所想,但是顾小甲并不能理解顾射真正的意图。顾小甲汇报陶墨审案的情景和结果时,顾射那会心一笑,只是因为陶墨的表现印证了自己内心的判断。陶墨有成为一个“好官”的潜质,但是他的能力还十分不足,顾射后续的举动其目的都是在培养和指引陶墨成为有能力的“好官”。而且陶墨与他所见到的人都不同,陶墨十分单纯,没有任何的心机,顾射对于陶墨是有好感的。
卢镇学发帖邀顾射赏梅,顾射本想不予理会,顾射从未将一锤和林正庸两个门人之间的斗争放在眼里。但是知道陶墨也被邀请时,顾射立即意识到卢镇学可能想让陶墨出丑,赶忙到卢府救场。顾射对于陶墨的维护尽管带有自己私心的,同时也是出自内心对陶墨的好感,觉得陶墨是一个可以真心相待的朋友。卢府赏梅让顾射进一步地了解到陶墨的单纯善良毫无心机,顾射产生了一点犹疑。为连箭翻案性命攸关祸福难料,即便有自己的协助,陶墨如此单纯能否安然地查出真相并且为之平冤呢。而且陶墨是没有动机让自己深陷危险之中去做这样一件事的。陶墨单纯简单到毫无功利心,让这样一个人来为连箭翻案,顾射有点于心不忍,但是又不能不做。顾射在与陶墨的交往过程中多少带了一些补偿的意味。
陶墨拜访一锤先生时表现出来的全心的信任,佟英红小姐自缢一案表现出来的正义感和热情热心都非常能够触动顾射的内心。因而在去佟府的路上,顾射有了一次情感的表露,对于连箭被冤死的悲恸、愤怒、怨恨以及无奈。顾射恐怕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表露过这些情感,但是他对陶墨说了。情感的表露拉近了顾射与陶墨的关系,顾射在与陶墨相处时,一次比一次温柔。陶墨到顾府邀请顾射陪同去佟府,顾射主动提出要做陶墨的识字先生,而且在言谈间也十分亲近,甚至还露出了少有的笑容。陶墨在这个时候对于顾射而言,已经不仅是一个可以实现自己目的的好官了,而是一个自己愿意亲近的朋友。这一点对顾射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自从双公子案发生后顾射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一直处于封闭式的自我疗愈当中。顾射在丹阳县的三年从未与人深交,即便对师傅和师兄们也从未真正表露过自己的内心。陶墨让顾射打开了心扉,而且还在一点一点地治愈顾射的内心的伤痛 。

知音
梁家告邱梁两家的案子让顾射对陶墨的感情升华了。陶墨审案的过程中,顾射让顾小甲送来的字条,顾小甲以为和平时一样是送给师兄的,帮助师兄打赢官司的计策,但是陶墨本能地以为字条是送给自己的,而且快速地领悟了顾射只言片语背后的意思,很快地了结了案件。顾射因为顾念师兄的感受不见陶墨,木春强拉陶墨进了顾府,尽管两人只是短短的几句对话,但是顾射明白陶墨是懂他的。顾射的聪慧才情,注定了他是孤独寂寞的,曾经有连箭懂他,但是连箭死了,顾射的生命产生了缺憾。现在顾射遇到了陶墨,另一个能够真正懂他的人,弥补了顾射心中的缺憾。陶墨胸无点墨,心思简单,性格纯善,与顾射在认知程度上相差甚远,而陶墨仅凭直觉就懂得了顾射内心的正真想法,只能说陶墨与顾射之间心有灵犀,是彼此的命定之人。陶墨走后顾射说出“他毕竟懂我”时的神情和语气是多么的落寞呀,顾射真是孤独太久了。

同生共死
因为木春的有意为之,陶墨住进了顾府。顾射此时的心境已经很不一样了,在与陶墨相处时要亲近许多,顾射更愿意去聆听和理解陶墨,神情和语气中更多关心和宠溺。因为马车被偷,顾射陪陶墨来到了华阴县。正好遇到晚风案在审,陶墨坚持要去围观。了解到晚风是被军中的箭所伤,顾射意识到到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阴谋。陶墨正义且善良一直都很爱管闲事。顾射在对陶墨这一特性的表现很矛盾的。在陶墨要管晚风案和猎户的事情时,顾射都是纵容的,实际上顾射是希望陶墨多管闲事的,顾射此时还没有放弃培养陶墨去为连箭翻案。但是在意识到这是一个大阴谋之后,顾射并不想陶墨再去管了。军中的箭激起了顾射内心的恐惧,他怕这又是一个自己无法掌控结果、无力守护重要之人的阴谋。所以在陶墨要去大牢时,顾射说“你就这么爱多管闲事”时的神情和语气都十分的焦虑和不耐。但是这种情绪是一时的,顾射很快恢复了心境。在大牢里帮助陶墨劝服魏屠夫找到了新的线索。两人在去牛头村的路上被京城来的杀手所伤。
客栈里,陶墨来找顾射的一幕戏在我看来是全剧最精彩的一幕了。尽管只有四分钟,但是表达的内容很多,信息量非常大,而且情感发展上也是跌宕起伏。这一幕是最能看到顾射复杂矛盾的内心的。顾陶两人刚刚经历一场劫难,各自多了许多的感悟,正是互诉衷肠的好时候。陶墨提起了他的父亲,讲述了父亲被冤死的事实。顾射在听到陶墨说梦到了父亲时,最开始的情绪是关怀和聆听。但是当顾射听到陶墨说他爹被朝廷砍了头时,顾射先是有一瞬间的惊讶,然后眼神从陶墨身上移开有一秒钟的思考,陶墨是否是被连箭所连累的陶正淳的儿子。陶墨后来的描述印证了顾射了猜想,顾射此时的神情比较复杂,一时之间他不知道如何面对陶墨。这些感情都是一瞬间的,顾射很快平复了下来。在陶墨说他不知道双公子是谁时,顾射给了他答案。在说出双公子的名字时,顾射的表情和语气还是很平静的。不过一直以来压抑的因为连箭被冤死所产生怨恨被激发了出来。顾射和陶墨在双公子案当中所遭受的伤害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情和能力不同,产生的情感反应也不同。顾射的怨恨十分深刻,他的内心有一部分时刻地叫嚣着,蛊惑着他让他不顾理智、不顾道义、不顾情感去报仇、去破坏、去毁灭来平复内心的恨意,一部分又让他回归理智,坚持正义,顾念情感去寻找一个更加公正的方式为连箭平冤。后面顾射对陶墨说的话既是说给陶墨听的,也是在说给自己听的,是顾射内心暴虐情绪的爆发,既在引诱陶墨也在引诱自己。

顾射:现在你知道了,可想为你爹报仇。
陶墨:报仇?他们不是都已经死了吗
顾射:他们死了,他们的家人没死,那些冤枉他们的坏官没死,帮助他们将罪名扣到你爹头上的那些坏人也没死
陶墨:你是说,你是说
顾射:找到他们,杀了他们
陶墨:那怎么行
顾射:怎么不行

顾射在说出找到他们,杀了他们这句台词时愤怒和怨恨的表情和语气都很能让人感受到顾射内心深沉的怨恨和暴虐。

陶墨:我爹本就死得不明不白,现在又让我不明不白地去杀人,岂不是和那些坏人一样。
顾射:你不想为你爹报仇了。
陶墨:我不想,我只想弄清楚。
顾射:不想报仇,弄明白事实又如何。
陶墨的话让顾射的理智回归了一些,此时顾射的表情已经不再狰狞。
陶墨:我爹生前最希望我能争气,做个有用的人。
顾射:但是他已经死了

顾射在说出但是他已经死了时落寞的神情和语气,有遗憾、有无奈、有悲痛。尽管没有落泪,但是很能表现一个内敛高傲之人的伤痛。可以想象,连箭在被斩之前,知道自己被冤已成定局,他了解顾射对自己的情感,更懂得顾射的性情,必然有一番让顾射放下仇恨好好生活的劝慰。这与陶父对陶墨的期望是一致的。尽管顾射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如兄长所愿,但是始终无法释怀。连箭是顾射最亲近的人,失去连箭是顾射最大的缺憾。如果没有你,我好好生活又有什么意义,我又该如何好好生活下去呢?这是顾射的执念和障碍。

陶墨:那我就更要争气,只有做个好官,才不会让那些人蒙冤。
顾射:你如此天真,恐怕你自己在那之前就会蒙冤。
陶墨:可是我还有你,你总是会救我的。

陶墨相对顾射来说要单纯许多,很多事情都不会考虑到那么深刻,因此在面对失去亲人的伤痛时,虽然也很悲痛,但是情感反应要比顾射积极一些。顾射也受到陶墨单纯、正直的积极面的影响。同样是失去至亲之人,陶墨可以放下仇恨,那么顾射也能放下。这时顾射的怨恨已经缓解了许多。陶墨天真善良,毫无心机却立志要做一个好官,要管那些不平的事,要让人们不再蒙冤。顾射对于这一点是十分欣赏的,但是陶墨的理想有点太不切实际了,顾射表达了他对于陶墨理想的看法。但是陶墨却说“可是我还有你,你总是会救我的”。这句话包含了陶墨对于顾射的全心的信任和依赖。正是这份全心的信任和依赖让顾射想起多年以前与连箭野外打猎的往事。尽管只是打猎时候发生的小事,但是其意义却很深刻。箭在剧中有很多象征的意味在里面,陶墨帮助猎户得到了猎户所赠之箭,那箭是猎户的心意和信诺。那连箭赠与顾射的箭就是连箭对顾射的依赖。于顾射而且这是兄长对自己的信任和嘱托。连箭因为征战沙场,性格中难免多了许多戾气,行动更加冲动。顾射从文,为人冷静沉稳,在连箭遇事冲动时,可以提醒他,劝诫他免得他因为冲动而伤人伤己。在客栈中的情境与当时的情境是如此的相似。陶墨善良正义,热情热心,单纯无心机,行为冲动,顾射为人机警,聪慧过人,冷静沉稳,顾射正好能弥补陶墨的不足,帮助他实现理想。陶墨现在对于顾射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知己了,他们有共同的遭遇,共同的目标,彼此信任,相互理解,志趣相投,灵魂相契。陶墨弥合了顾射因失去连箭而产生的缺憾。最后顾射那释然的一笑表明了顾射已经放下了心中的怨恨和执念,也是顾射对陶墨全心的信任和依赖的回应,一个时刻帮助他守护他的承诺。

阴差阳错
回到丹阳县后,商露被蓬香谋财害命,蓬香被发现死于华阴县,而且是杀害晚风的杀手所为。杀手来自军中,杀手来自京城,这些都让顾射明锐地察觉到陶墨可能已经被卷入到一场大的阴谋之中。覃城郡守突然而来的邀约更是透着诡异,顾射决定陪同陶墨去覃城赴约。陶墨入狱,顾射愤怒、心疼、自责。顾射在这里情绪相较于之前稍微有点过激。但是是有原因的。晚风和蓬香被京城军中杀手杀害,这两个案子显然都不是华阴县孙大人能够主导,而且陶墨更是因为去华阴县探案而被杀手盯上。覃城郡守突然把陶墨打入大牢,自然而然让顾射联想到他就是推动晚风和蓬香案的幕后黑手。那么陶墨在大牢里就处于极端的危险当中了。整个事件与京城双公子案都太相似了,因为阴谋,陶墨被冤入大牢,顾射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连箭被冤入狱时的情境,想要救助兄长却无能为力的软弱无助。顾射害怕事情再走向自己无法掌控的局面,也再也承受不了第二次那般惨烈的结果了。陶墨被冤入狱触动了顾射脆弱的神经,让他丧失了沉稳和理智。雪衣郡主告知木春已经去劫狱,但是顾射了解陶墨的性情,他认定陶墨因为自己有错肯定不会跟木春离开大牢。想要陶墨能主动离开大牢,又要将陶墨快速地从危险之境中解救出来,顾射选择了一个非常极端的办法,以自身为诱,让覃城郡守犯下大错,让郡守迫于顾射丞相之子的身份而主动释放陶墨。
但是顾射低估了陶墨对他的感情,他没想到陶墨因为自己受伤愧疚心痛到连做好官的目标都要放弃了。这是顾射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给陶墨下了一剂猛药,向陶墨坦白了京城双公子案的真相以及连箭与自己的关系。旧事重提已是痛苦,何况这也有可能让陶墨恨他,远离他。而陶墨也却是对顾射心生嫌隙,并不完全是恨意,只是因为全心的信任却遭到欺骗,而一时受到打击了。尽管陶墨对顾射一时不能谅解,但顾射却不能对陶墨的安危置之不顾。所以在得知覃城郡守自缢后,顾射仍然来阻止陶墨前去吊唁以避开危险。怎知陶墨丝毫不领情,甚至说出了一些决绝的话,简直句句诛心呐。顾射身心受创,但是仍然坚持去覃城,明知危险重重,却愿以身犯险,可见顾射守护陶墨的决心。幸而陶墨因为顾射的再次搭救而原谅了顾射,两人恢复了之前的感情。

关于后续剧情的大猜想
黄广德率兵前来,顾射与陶墨被困丹阳。丹砂宴只是一个空城计,只能拖延一时,援兵只来的及接应,至于如何脱困顾射显然是成竹在胸的。具体的方法无从得知,但是我认为顾射因为要为连箭平反,等于直接挑战皇权的威严,他在丹阳县的三年不可能毫无准备的。那个写有谋反契约的锦缎显然十分重要,以黄广德与史太尉的关系,谋反的一方可能是史太尉,而另一方可能是一位藩王,原作中是凌阳王,但是剧中却不一定是,至少凌阳王的谋反之心没有在台面上。黄广德不惜暴露自己,率兵前来的行为说明他十分急切地想要拿回锦缎。剧中有一个小的细节,黄广德被宋郡守发现在覃城,以为能拿回锦缎与下属的一段对话,表明了他来覃城的目的不仅仅是追回锦缎,而且还约好了与他人碰头。有可能黄广德等人很快就要谋反了,而锦缎正是开启谋反步骤的关键信物。而锦缎现在正在顾射和陶墨手中,他们肯定是要阻止这个阴谋的。前面老陶离开丹阳时遇到靖公主,靖公主曾言要去睥睨山安排大计,朝廷可能对于谋反之事已经有所准备。后续的剧情可能就是顾射和陶墨如何离开丹阳,如何到京城阻止谋反,如何为京城双公子翻案。顾射现在已经放下了心中的仇恨,障碍已消,并且顾射对陈文帝虽然有怨但是并不恨,他仍然把陈文帝当成自己亲梅竹马的好朋友,那么顾射就很有可能入朝为官,以顾射的能力绝对会成为一代名臣的。而丹阳县只是顾射和陶墨波澜壮阔人生的起点。至于顾陶二人的感情,目前更多的是灵魂伴侣的性质。或许两人在多年之后,经历了更多磨难,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最后喜结连理,相伴一生。所以最后出现的丹砂宴把它当成是对于顾陶二人未来的憧憬和畅想更贴切。

结语
影视剧中经常出现高冷的角色,大多数对于这类角色的诠释都过于片面和单调。人性本就是复杂,尽管能力和性情上很强,但是也不是无坚不摧的。识汝网剧所塑造的顾射要饱满立体许多,在面对挫折时既坚韧又脆弱,在面对不公时既存在恨也保留爱,在面对不同关系的人时,感情流露和行为方式也因人而异。与陶墨的感情发展更是充满了矛盾和救赎。顾射虽然高傲,但是并不冷,而且重情重义,有血有泪。因为有复杂丰富的情感,顾射这个角色并不好表现。而晏紫东作为一个新人演员,尽管部分细节处理略显青涩,但是却把顾射内心复杂情感演绎的相当到位。不管是与亲人相处时的温情,还是与陶墨相处时情感的变化,尤其是几次怨恨情绪爆发点的表现都很有感染力。更难得的是把顾射卓然而立,风骨天成的神韵和仪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举手投足都是大家公子的风范。晏紫东是一个十分有潜力的演员,其未来的演艺之路十分值得期待。

识汝不识丁(2016)

又名:Love is More Than a Word

主演:晏紫东 蒋梓乐 卢卓 刘亦宸 李天柱 孔垂楠 吕佳容 孙茜 

导演:陈鹏 编剧:毕延伟 Yanwei Bi/李星瑶 Xingyao Li

识汝不识丁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