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改编得很好!当然以下仅就我所看的不到三分之一的原小说对比而谈的个人看法。虽然很早以前嫌弃剧中主角丑而忽视不看,但是看了剧后就觉得,真香,啪啪打脸!
一部剧好不好看,首先主题和主角要出彩。剧中主角之一的陶墨形象相比小说中显得更加真诚赤子之心,不像小说中陶墨一直在纠结见色起意后的有意接近。剧中的陶墨目不识丁胸无点墨的总体身份背景不变,但是更为赤城,不像小说中见色起意后一直在纠结对顾射的有意接近。感情是很重要,但是剧中的陶墨更识大体分轻重,对各种事情的解决凭借真心实意,坚持自己的原则,坦荡真诚。剧中听从老陶建议,先去访贤求得金师爷,再认真跟随金师爷听学问。有关访贤三顾茅庐的说法剧中借由陶墨之口而非小说中老陶说出来也更好。剧中改为由郝果子而不是老陶跟随一起去泰安书院招揽金师爷,说的那一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当然取那两三瓢但你为那第一瓢之类的话也就更合适了,毕竟郝果子也是小孩子没大文化的一个。
其次,有关双男主关系,小说中陶墨一直患得患失,顾射为是冷冷淡淡心中有所考量纠结,二人地位强弱明显。而剧中两人“你来了,我来了”这种不言一语却互相都懂了解心性的知己之情更为动容。在邱家小姐二嫁的案件中,小说中的顾射竟然也是个会实际在意诉讼输赢之事的人。而剧中的顾射虽然在案件后有刻意避嫌之行为,但明显是为了陶墨着想啊。剧中的顾射更为潇洒,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在意世俗看法,这样更能显出对陶墨的与众不同。同样的,剧中陶墨对女子二嫁以及母子情深案件的审判,也显现了他的纯良朴素机灵。母子情深案后王鹏程后续的狡诈,虽然是为了新出佟家之案,但也是没必要把百姓们都描写得那么狡诈。剧中母子情深案件结束后不再述说案件当事人,百姓也并非全都算计,而且顾射遣人送字虽没用上,但真甜啊。双向奔赴互为知己更甜!
有关陶墨的取向,小说中的陶墨之前就有中意的小倌。剧中将其改为女子,也没点破他原本的取向,改编得挺好。小说中陶墨及其郝果子会忍不住那顾射跟陶墨之前中意的小倌在才貌上进行对比,觉得即使断袖,顾射会是更好的选择。其实高山流水觅知音,哪是他人能对比的。感情一事,是有见色起意,但也并非跟取向相关,只是知己刚好是同性别而已。
小说中借由陶墨之前中意之人之口说出他的字舞文,而剧中为改为由顾射为其取字为舞文,因为别人是写字练字,而陶墨则是力求描摹得相像。舞文弄墨由此而来,岂不妙哉。另外要说,剧中将原本被杀头的舅舅之人修改为顾射的孪生兄弟,还取名为连箭,连箭已折,弦之闲置,再有了舞文也挺好。山上“不盗亭”“不道亭”因为陶墨不识字闹笑话后,顾射为之无奈说回家教陶墨识字的改编真好。有关马车的被盗之事,一人问车是否有损一人问人是否有殃,又侧面反映陶墨的品性。
配角之人的改编,比如金一瓢和崔半锅两人在剧中你来我往话中藏机的官场言语针锋真的活灵活现。二人在剧中的脑洞大开,聪明反被聪明误唉~崔半锅在外贪婪思虑活络,但是俱内的形象也是很逗趣的哟。
剧中给木春安排了雪衣郡主的cp真的很好嗑。小说作者的我就看了识汝不识丁,而且还只看了三分之一不到,但也去作者专栏看了下,知道是一系列小说。虽然剧中或小说中多方联合互相串场满足了大家团圆之心,但也没必要全民bl,安排恰当的bg更为合适。此外剧中的木春在老陶离开之后,自动接棒代理总管一职,比小说中以师爷自居的身份更佳。在处理陶墨桃色故人一事上也显得更为聪明。
其他的,因为小说没看了,也不知道剧中的改编是否是借鉴了小说中后续的故事人物还是怎样,但除却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将剧情剪辑得丢三落四让人看得有点不明不白,但总体还是改编得很利落。案件也大多人情往来方面的小案件,但是双方讼师的庭上辩论也很有趣。哦,元宵等会何为一年之首尾,顾射反问一县县令是为一县之首还是尾的对话也改编得精彩。
虽然众人期待的丹砂宴没有播出,但是发乎情止于礼的双方奔赴知己情也是很动容的。主配角演技都在线,故事情节也还算有逻辑,我去三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