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在街上》有感:
昨天看了一部很不错的文艺类电影《在街上》,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类电影在国内应该是曲高和寡,毕竟文艺类的电影需要有文化,有思想,有文艺激情的特定人群才看得懂,其他人群也看了只会一片冷嘲热讽。我喜欢看文艺片,当然我不是一个真正的文艺人士,我只是爱好文艺,可我愿意终生作为这类作品的忠实观众,用自己的真心和热忱去爱护它,但不包括去支持伪文艺片。只要被商业包装的电影就基本丧失了电影本身的灵魂和生命,很多好的作品不是被封杀就是被疏远。电影难以做到完整的美,或是台词的美,或是剧本的美,或是演技的美,或是特效的美,或是视听效果的美,烂片就是没有任何一点的美。就说当下的动作片,被电脑特效加工后一点也不像功夫了,倒像神话片或是科幻片,只要年纪大点的看过一些老电影的动作,就不喜欢现在的动作电影了,如梁朝伟、杨紫琼、甄子丹、王祖贤早年的电影《新流星蝴蝶剑》,那时候条件还很落后,可动作方面却觉得很逼真,比现在的电影好看了许多。
电影《在街上》说的是一群生活在当下都市里的少男少女,有在校的学生,有毕业工作的人,他们抵挡住了时代浪潮的冲击,不会刻意去随波逐流,仍然保持自己的童心和天真,坚守着各自的文艺激情。主人公荒山青喜欢阅读,总要到书店里去逛逛,他在一家时尚的服装店里工作,人气显得冷淡,反正这些都不是他在乎的,没人反而更好,他就更可以无所事事的阅读了。荒山青遭遇的人都很独特,而且最后都能支持他,先是女友提出分手,却又让荒山青可以继续告诉别人他们还是情侣关系,等适当的时候再进行正式的分手,最后女友又回心转意,和别人相处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荒山青更可爱。荒山青有一次看广告牌被执勤的警察发现,就过来了解,还聊起一些私事,警察说自己的侄女是个演员,和自己年纪差不多,表示自己很喜欢侄女,可惜现有的法律不允许他们结婚。分手的时候他还特别叮嘱荒山青不要泄露这次谈话,可这个警察其实和很多人都说过自己的感情,只要和他聊过的人都很诧异,可又没办法,毕竟人家是警察,心里面估计都觉得他这个人变态,怎么会想和自己的侄女结婚。一些人估计心里又在八卦了,他们之间应该没什么吧,难道已经发生过关系了,会不会怀孕了,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奇怪的人。
荒山青下班除了去书店,还会去酒馆喝酒,那里会遇到不少文艺青年,有搞音乐的,有写小说的,有从事电影的,一些人还是故交,互相喝酒聊天,生活再辛苦也没有放弃理想,他们是那样的单纯和轻狂,就是不肯向社会妥协,就是不承认物质在精神文明之上。或许我们这才是物质高于精神文明,唯利是图的人比比皆是,金钱至上才是生存之道,在他们那未必被物质给攻克,他们那里的精神文明还是很浓厚,文化被大部分人肯定了其重要性,文艺激情的人不会彻底被周围的人大惊小怪,觉得他们是异类或脑子有问题。我们这的文艺崛起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当时有个诗人笔名海子,他卧轨自杀以后很多人千里迢迢的跑到他的坟前就是想祭祀一下他。当年北京有几个诗人,我现在忘记他们是谁了,曾看过报道,说他们一块从北京出发,决心把诗歌传播到各地,像是一场新诗的长征。他们从北京坐火车,一路南下,忘记他们到哪里了,最后身无分文,还是当地治安给买的火车票让他们返回帝都。那时候的文化人很激情,很浪漫,等我长大的时候纯文学已经被冷嘲热讽了,再过几年,文艺群体也就名存实亡,我却还一直坚持着爱好,可惜我没有力量变成播撒火种的人。
书店的工作者是个女生,总是被已婚男士给吸引,她和荒山青也成了知己,得知有人找荒山青拍电影,她特意去看首映,结果看不到荒山青的镜头。她不服气就去质问导演,导演解释镜头被剪掉了,重新找了其他人出演,这更让荒山青的红颜知己更加恼羞成怒,咄咄逼人的质问,就像是在批斗导演,让导演不知所措。在之前拍戏现场荒山青认识了一个女演员,在没出名之前一般都会被人当成跑龙套的,这个演员和荒山青似乎也是一见如故,拍戏结束完了大家一块去喝酒聚会,现场就有人批评荒山青不会拍戏。女演员请荒山青到自己家里过夜,不过没发生什么,仅仅是聊天,文艺青年很需要说心里话的知音人,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很难理解自己的心声。第二天她的男友登门发现了他们,以为荒山青是她的新男友,便失落的匆匆离开,随后路上几个人又撞见一块,还有荒山青的女友,误会也就越来越严重。在我们这还是很无奈的选择物质,精神上其实很贫瘠,在他们那里,精神文明还是主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生活觉得压力,其实还是精神上的落差造成,只有同类人能打开同类人的心结,这就是古人说的一见如故,或一见钟情。(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