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6-10

四月三周两天:未完心绪

能看到此好片,得益于大学选课时的那点狗屎运。由于时间原因,影视鉴赏老师带我们分两次看完。也就是上周和上上周的事情。此时正处热恋期,进展过快带来“后遗症”与电影里的淡淡抑郁,尴尬和羞耻产生共鸣,以至于两次的停止,同学们相继离开教室时,我都还在电影里头,在那小小的玻璃镜片背后静静沉思。所以我此次第一遍观影后的评价会以我和影片中共鸣的感受及由此触发的思考为主,当然会有失偏颇,但没关系,毕竟这是成长的初期。
影片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它的整体基调,灰暗,略沉闷,压抑,边看还听见老师边说“这是一部没有一点浪漫主义的电影,甚至连背景音乐都没有,并不是一部能让你看着很舒服的影片,但这并不影响它好看。”,深以为然,这大概是我对它的基本认识。
影片的大致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女大学生在违禁情况下帮助室友堕掉怀了四月三周两天的孩子以及途中遇见各式问题,经历各种尴尬处境的这样一个故事。
影片中印象深刻的地方,首先是主人公帮室友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尴尬处境。室友对她和医生撒了谎,将自己的情况说轻了,以至于医生查出来后变本加厉地增加条件,要么立即加钱,要么让主人公与他做爱,立即筹到钱是不可能了,放弃帮室友也做不到,可想而知此时主人公心理有多挣扎与煎熬,然而他还是选择了帮室友,留下两个人在卧室的时候,镜头停在室友焦灼不安的脸上。一段时间后,主人公去了厕所,用花洒使劲地冲洗着下身,脸上的苦涩与坚强一览无余。看到这,我此时除了尴尬与羞耻外,更多的是对主人公的坚强的理解与同情。为什么不是赞扬?当然,赞扬也是有的,但占据主要位置的是理解与同情。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余地去痛苦去哭泣,唯有接受事实,拥抱那个已经残缺的自己,让时间慢慢带去难以启齿的秘密。在这里,我看到女性的深深隐忍与坚强,作为同性别,又拥有相似的性文化背景,我感受到的当然更多的是理解与同情。还有这不可告人的羞耻感,这些让人不舒服的东西,我常会想到底应该将它们挖掘抛弃还是应该将它们包容,像生活中的开心快乐等其他情绪一样给予拥抱。结果依然无答案。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主人公在经历不堪之后赶去男朋友家给他妈妈庆生的时候。一桌子的喜庆洋溢,谈生说笑,与主人公的苦闷抑郁形成鲜明对比,尴尬毕露。而之后与男友的交谈更是加剧了心中的忧愁。在男友的追问下,她将事情告诉了他,一片忧愁不安中,她问男友如果怀孕的是她男友会怎么做,一开始男友一直在躲避,以“不可能怀孕”搪塞,我心里鄙视愤怒之情油然而生。然后是一阵徒劳让人厌烦的争吵与冷战,男友冷静下来对主人公平静地讲道理时,主人公带着她倔强的不堪与自尊离开了。当然,看到这时,我心里的对男方的鄙视与愤怒已转化成对两人各自斗争的理解与可笑。这样一个场景让我联想到好多类似的情形,争吵,不理解不让步,冷漠,自我。尤其是爱人之间,多少份感情没能经过这样的冷漠与互相伤害。为什么会这样?我心中迫切地追问,突然就想起了近期看的一部影片——《完美陌生人》。四个家庭四对夫妻之间各怀自己的秘密,在互联网中储存着,伴随着越长越大的厌烦与冷漠催促着心与心的距离与疏离。时间没有成为原谅与治愈的良方,反而助长了不信任与隐瞒。如果人常能往好的方向想,事情总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好了,然而现实却总不这样,生活的复杂也在此体现,人有做选择的权利,却常常没有做选择的意识,任由埋藏在下意识里的羞耻,不安等坏情绪领导着做出事与愿违的事。但还好,事情也不会一直这样糟糕,《完美陌生人》里四对夫妻状况百出的时候,对面阳台上,一个老人牵着他的老伴一起看月亮。长久的感情难得却总是存在的,除去血缘关系里那种无条件的爱,大多数关系是要用心经营的,想起一句话“拥有一段长久的感情,无论是友情或者是爱情,都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善良,更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智”。就是这个道理。

四月三周两天4 luni, 3 săptămâni și 2 zile(2007)

又名:4月3周2日:堕胎日记(港) / 4月3周又2天(台) / 堕胎日记 / 悲观主义的花朵 / 短暂的一天 / 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

上映日期:2007-05-17(戛纳电影节) / 2007-08-24(意大利) / 2007-09-14(罗马尼亚)片长:113分钟

主演:安娜玛丽亚·玛琳卡 劳拉·瓦西里 弗拉德·伊凡诺夫 亚历山德 

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 编剧:克里斯蒂安·蒙吉 Cristian Mungiu

四月三周两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