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电影专业学生 视听知识浅薄
算不上影评 勉强为赏析观后感
剧本:
1. 人设打磨得仔细。
就Bruno来说,虽是单纯干净的孩提形象,但也未流于平庸,在撒谎出卖Shmuel时也表露出了稍许自私的性格缺陷,让人物更立体真实。
就母亲来说,虽是德国人但导演将力气更多的放在刻画她的慈悲与同理心上,在那个时代能对犹太人说出Thank You的德国人是多么不可置信。但这位母亲做到了。
-
2. 各类意象寓意深刻。(三点举例)
① 整部电影的色彩基调都是白、灰、蓝,无时无刻不营造出压抑抑郁的低沉氛围;
② 搬入新家后Bruno蹲在楼梯栅栏边上望向观众,画面陡然如同深陷监狱的蒙冤悲景,暗示了这样一栋房子(希特勒)对生灵的荼毒;
③ 母亲在Bruno向集中营愈来愈接近的情节推动中也日渐消瘦,妆容和衣着是悲剧的预兆,也是母亲心理变化的无声写照。
-
3. 视角独具匠心。(两个方面)
① 人称视角:
一改集中营电影站在犹太人角度叙事的方式,开篇宴会高声希特勒万岁,各类歌颂德意志的海报、广播、授课教程无一不把环境立足于德国之上。就连揭露者也是德国小孩,但整部影片却实实在在在抨击德国在二战时期的丧心病狂。反视角如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讽刺力度更大。
② 环境视角:
电影只有最后二十分钟在刻画集中营内样貌,一直把场景放在“家”以及“集中营边缘”,没有直接拍摄集中营内受难者的惨状,连影片中唯一的“毒气室”也没有听到受难者哪怕是一声的哀嚎。环境视角一直着眼于德国家庭,却无一不牵动着观众对另一边的想象。
-
4. 营外人竟然羡慕营中人。
-
5. 老人Pavel在回答Bruno问题时抬起头,眼里泛着泪光。“我曾经是个医生。”
-
6. Shmuel低头的样子占据其很大出镜比例。
-
-
-
剪辑/摄影:
“营救的最后一分钟”在意料之内用了交叉蒙太奇,两条线看似平行其实仍有时间差。在所有观众都在期待奇迹发生时蒙太奇戛然而止,把赤裸着的现实丢到你脚边。
-
-
-
配乐:
在Bruno打通地道的时候,天空一道轰鸣巨雷炸响,也炸响在每个人的心上。
-
-
-
演技:
Bruno的扮演者好像还获得了什么新人奖吧.. 但让我最为动容的应该是母亲的演技。
她慈悲、无奈、矛盾、忠于祖国、却又信仰良知,她富于母爱又身不由己。有的话有的感情她无法说出口,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是她心理的变化,包括妆容与衣着。母亲独自一个人荡秋千的景象真的把我震惊到了.. 她仰头闭眼,抻着腿旋转飞翔,看起来是那么享受与自由.. 一位两个小孩的母亲居然只有在荡秋千的时候才是自由的,真的令人怜惜。那样的场景已经预示着母亲就在崩溃的边缘。
-
-
-
总结:
描写集中营的电影数不胜数,但这一部从各个方面讲都值得一看。
最打动我的两个点,老人抬头时眼里的无声泪光,与母亲在秋千上的自由享受。
-
当什么都是新鲜刺激的冒险游戏时,我们透过那双灰蓝色的眼睛窥见淋漓鲜血。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2008)

又名: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 穿条纹衣的男孩

上映日期:2008-09-12(英国) / 2008-11-07(美国)片长:94分钟

主演:阿萨·巴特菲尔德 维拉·法米加 卡拉·霍根 祖萨·霍尔 安贝 

导演:马克·赫尔曼 编剧:约翰·伯恩 John Boyne/马克·赫尔曼 Mark Herman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