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女儿张罗着看这部电影,估计按我的观影条目是一时半会儿轮不到观看的。
战争片独有的残酷与悲伤,我不喜欢。
看这部电影之前,必须要对二战期间德国实施的犹太人大屠杀有一定的了解。自1933年起,德国纳粹党开始独裁执政,随后,一个大规模的反犹行动逐渐发展起来。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军波兰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正式在欧洲战场燃起,德国屠杀的犹太人达600万居多。这部电影男主布鲁诺的父亲卢平教授就是一名纳粹军官,原本和妻子儿女生活在柏林,升职后到犹太人集中营工作,任务就是屠杀。
布鲁诺是一个心地善良,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8岁男孩,他在柏林有一起玩耍的好伙伴,他的眼里只有童年的美好和快乐,所以搬家后到了一个新环境,他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就是找到了铁丝网那边“农场”里穿条纹睡衣的小男孩施穆尔。
施穆尔是一个犹太男孩,在他的认知里,被关在所谓的农厂做工,父亲由一个裁缝变成做皮鞋的,到最后的消失,这一切虽然残酷但是并没有反抗意识,他不懂这些都是为什么,只有食物才是他的力量支撑吧。
布鲁诺寻找朋友,背叛朋友,为了赎罪,讨好式的帮助朋友找父亲。
施穆尔深陷饥饿,被殴打,做苦工的劳累中,有了布鲁诺的帮助,他感到欣慰。
而卢平教授,一个虚伪的纳粹分子,代表着德国所有的邪恶,追究中尉隐瞒父亲思想的问题将其发配前线,自己却隐瞒母亲的真相而心安理得。做的那部宣传片也成了布鲁诺爬到钢丝网那边的伏笔。
这个故事表面上看寡淡无味,没有杀戮没有枪声,然而,直击内心的强度却远比震耳欲聋的炮火声震撼多了。布鲁诺的视角,单纯的善与美好,永远比不过大人的邪恶,一边是儿子找爸爸,一边是爸爸声嘶力竭找儿子,多么大的讽刺!
之所以受到震撼,总结原因有二,一是布鲁诺的善。一张白纸一样的孩子,对战争毫无所知,只会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去支配自己,实属可悲。二是原本人数众多的犹太人被杀应该大于布鲁诺的被害,然而,扪心自问,最终让自己难过伤心一声叹息的竟然是布鲁诺的死。
所以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由纳粹之子陪葬之痛来衬托大屠杀的恨,犹太人的可悲。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句话,到最后一刻才真正明白其中含义,细思极恐,脊背发凉……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2008)

又名: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 穿条纹衣的男孩

上映日期:2008-09-12(英国) / 2008-11-07(美国)片长:94分钟

主演:阿萨·巴特菲尔德 维拉·法米加 卡拉·霍根 祖萨·霍尔 安贝 

导演:马克·赫尔曼 编剧:约翰·伯恩 John Boyne/马克·赫尔曼 Mark Herman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