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敦煌》是2015年由周兵导演的一部关于敦煌文化的影片。该片记录了一代年轻人用自己的一生守护敦煌,用自己的热血与青春倾注敦煌的石窟艺术以及敦煌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本片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访谈,并贯穿全片。其中还不断穿插旧影视资料,包括旧照片与旧视频。本片巧妙地把访谈与历史文献相结合,使观众感到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遥远的古代,与莫高窟共生共长。对段文杰、常书鸿、樊锦诗、彭金章等多名敦煌艺术家的采访,大多采用近景,把艺术家们谈及敦煌时脸上的庄重痴迷,呈现在镜头里。樊锦诗—敦煌的女儿,虽然年岁已高,两鬓发白,但当它体积敦煌,还是不自觉流露出一抹灿烂明媚的笑容,导演把这抹发自内心的笑容定格在影片中,同时也把这抹笑容定格在观众的心中。“说好三年就走的,但她没有走,因为敦煌需要她,需要她的专业。我说,你不走我走,于是我也去了敦煌。”作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与彭金章的爱情故事,更为敦煌增添了异域风情,让原本庄严清高的敦煌佛教壁画更具亲近之感。
空镜头的运用是该片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空镜头使影片的转换节奏恰到好处,不紧不慢,不急不躁,让观众静下心来感受敦煌的悠久历史。空境藤中含有大量的骆驼,麻雀,沙漠,樱花的拍摄,这些镜头充满生机,就像古老的敦煌虽传承千年,但在艺术家们的精心呵护下,仍然绽放光彩。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与佛像一幅一尊,无不体现敦煌独有的韵味。兰登•华尔纳说:“我并非佛教徒,但此时却接受了一次神佛的洗礼。”
《敦煌》的音乐使用无不体现敦煌浓厚的西域风情。每一处音乐都是轻松愉悦的,小骨清透的声音,旋律组合在一起,轻盈活泼,似有一穿着艳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艺术画廊,敦煌的传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1987年,邓小平出访敦煌曾说:“外国人搞了几十年的敦煌学,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是敦煌学回到中国。”此话一出,在那个国家利益至上的年代,不少青年前仆后继的去保护它,发扬它。段老已90多岁高龄,仍在日本东京举办敦煌画展,一幅幅画是段老毕生的心血,也是敦煌文明的流传。壁画的色彩发生变化,退学了,原本的颜色,历经千年的美少女老了,需要人们的小心呵护。一幅幅壁画,一个个故事,一卷卷经书,一尊尊佛像,无不体现了数千年前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