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1-27

儿子的大玩偶:不矫情

这部台湾电影是借了影展的光才得以一睹,之所以会看是因为吴念真先生为编剧。吴先生的文字我很喜欢,因为没有那么多矫情、废话,就是很简单的小故事,刻画了一个个小人物心态。

话说回来,因为影展是给电影学院学生观摩学习的,所以影片开始之前有个老师致辞,讲影片时代背景,几次提到这是台湾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导演也是新浪潮的代表性人物。不懂什么是新浪潮,正用手机在查,那老师讲到:台湾当时的政治管制很严厉,要求电影必须符合主旋律,(吴先生的见面会上,也提到他的一部电影差点被枪毙,是一个官员用自己的乌纱帽作保才最终得以放映。)所以当时的台湾电影,充斥着情呀爱呀的,各种虚幻的生活。正是这些新浪潮导演们,既刻画出了当时的社会民生,又巧妙地符合了审批需求,因此得以放映。新浪潮电影写实、不做作,获得了大量观众,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

这部电影,与吴先生的文字如出一脉,用各自独立的三段故事影片,写出了底层人民的艰辛。一个是心酸——为了取悦儿子不得不画上工作妆的父亲,因为儿子只见过他的妆容,从未见其真容以至于被吓哭。一个是残酷——漂亮的小女孩,文静又不失教养,却总是戴着一顶漂亮的帽子,帽子被销售甲揭开后,头顶的疤痕触目惊心;销售乙为了挣钱娶妻拼命推销压力锅,却在未婚妻想见他一面的时候因锅爆炸而命丧他乡。一个是讽刺——被美国人撞了的农民,得到好的治疗和丰厚的赔偿,以至于老乡认为他是看到美国车就故意撞了上去,而他拿到厚厚的一叠钱的时候向肇事的美国人说对不起,仿佛真的是他的腿硌到了凯迪拉克的车轮。

老师在解读这部电影的时候说到,原小说里,揭开小女孩盖头的那个销售甲在销售乙殒命之后,想到的竟然是娶乙那漂亮的未婚妻!幸亏吴先生做编剧,才把那么烂俗的情爱段落删掉,从而让观众注意力重新聚焦于小人物的现实生活。可见当时的大环境下媒体人为了奉迎一些读者,竟然习惯性地加一些烂俗的桥段,否则就怕作品卖不出去。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点理解新浪潮了。想想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到处充满了惊悚的历史抗日剧,作个没完的爱情剧,凶杀暴力色情的点击率永远那么高,独独少了一些刻画普通人真实生活和当前社会现状而引人深思的作品,我现在能想到的,也就是冯小刚的那一系列喜剧以及姜文的《让子弹飞》等屈指可数的几部。新浪潮,介于这二者之间,少了一些幽默,也没过于深刻,就用大白描,讲述老百姓的生活。两岸这类写实的作品,都获得了足够的艺术成功,更重要的是在商业方面也是相当成功。太多的艺术匍匐于审批和观众喜好的脚下,而这些影片证明了一点:站着也能把钱挣了。

借用吴先生的话——我不懂政治,只知道官员们都是不敢面对现实的。岂止是官员,很多人也是不敢面对现实去努力和自我提高,以至于愚蠢和自卑成为了文化的核心,表现在那些脑残、任性、屌丝的流行。大前研一所著的《低智商社会》里的现象,从日本蔓延到台湾、韩国、大陆,甚至世界各国。一句话:当愚蠢和自卑成为文化潮流,这必然是一个堕落的社会。

好在这些影片的商业成功证明了一点:有脑袋的人还有很多。我宁愿相信,希望我不会是错的,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就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儿子的大玩偶兒子的大玩偶(1983)

又名:The Sandwich Man

上映日期:1983-09-02(中国台湾)片长:105分钟

主演:陈博正 杨丽音 崔福生 卓胜利 江霞 颜正国 

导演:侯孝贤 万仁 曾壮祥 编剧:黄春明 Chunming Huang/吴念真 Nien-Jen Wu

儿子的大玩偶的影评

dancelu
dancelu •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