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s a silent guardian,a watchful protector.A Dark Knight.
他是一位沉静的守护者,警觉的保护者,无名的黑暗骑士。 英雄之所以被称之为英雄,因为他们能够担当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背负不属于他们的罪名。他们能经受住人性泯灭的环境下的人性试炼。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震慑人心却不中二的商业电影,也是一部饱含着诺兰对终极意义哲学问题的思考的电影。
曾经看到豆瓣上有这样一句话:诺兰的叙事能力不只体现在其结构上的创新,他的电影总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确实如此,这是天才导演诺兰的风格之一。 对于诺兰这部电影,你看一遍绝对看不懂,建议有时间的时候,按住暂停键,快进键,快退键看。 当你把这部电影看了六七遍的时候,你会陡然发现:这部电影所有的台词居然奇迹般的没有一句多余,要么就是小幽默和梗,要么就是设置极其牛逼的悬念,增加悬疑色彩,要么就是台词一语双关或者一语多关,要么就是象征讽刺隐喻。(如果有朋友认为这部电影有很多废话,请问问你自己:Are you watching closely?你看仔细了吗?如果你认为这部电影在瞎吹,你,看仔细了吗?) 诺兰的电影交叉剪辑很牛逼,在这部电影中,诺兰把很多具有微妙联系的镜头或内容聚集在了一起,比如戈登和特警正要突击进黑帮金库时,出现了卡车转移money的画面。这样看起来增添紧迫感与悬疑感,好像几件事件同时发生却一点也不混乱。如此剪辑也实现了高密度叙事(快节奏叙事)
对于这部电影的主题,不是在简单得讲超级英雄身上的担当与牺牲的伟大,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观点。 "I believe whatever doesn't kill you simply makes you stranger.——Joker"那些杀不死你的东西可以让你变得更加诡异,注意,这句话双关了,表面上指Joker在那个人嘴里塞的炸弹就算炸不死你也能让你面目狰狞,实则指小丑的处事风格,他不是为了打败Batman,更不是为了杀死Batman,而是逼他打破规则,从此堕落;把一个显得最正直的人变成了一个面目狰狞的恶人。小丑最爱的游戏,最擅长的题目其实是让人堕落(最后也可以说小丑做到了),也就是说:坏人最大的胜利不是打败所有的好人,而是让所有好人堕落,或背上堕落名声,被所有人踩上千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这就是小丑所说的“更加诡异”的深层含义)。
论“人性”,小丑从了到尾都在进行“人性实验”,从最初的“银行抢钱案”到“离间计:挑拨Batman与人民everyday he doesn't(turn himself in),people will die”再到自己的“伟大哲学,人性本恶,这世界就是一个笑话”(Joker初次被捕与Batman审讯室里面对面),再到“利用Batman的情感and人性让他去就瑞秋,结果故意说反位置,让他救了一个“正确的人”——哈维”再到最后诺兰名垂青史的思想实验“双船博弈” 小丑认为人性本恶,一切仅需轻轻一推(See,madness,as you know...is like gravity.All it takes is a little push),先说最早的“抢银行”,小丑制造(或者说是利用)了一个没有规则的环境(Welcome to a world without rules)利用人性的恶面一:贪婪,将所有人的这一恶人性轻轻一推,造就了堕落。然后看看离间计,人性恶面二:凡是只求明哲保身,人们不再为了每夜为他们惩恶扬善的秘密警察做肉盾了,所有人逼Batman自首,结果Dent顶罪;再说伟大哲学,同样如此(They just need you right now.When they don't,they cast you like a leper.);还有玩弄蝙蝠侠的情感,小丑对人性的把控简直深入骨髓,他看出来蝙蝠侠对瑞秋的情感,临时制定计划;好了,终于说到最伟大的哲学难题“双船博弈”,小丑与蝙蝠侠的博弈在此。 大家是否留意到一点,在双船博弈过程中,Batman一直,甚至是有点孤注一掷的认为不会有事(大家都不会按下引爆器),而Joker也一直认为一定会出事(必定有人按下引爆器),初次看着一段时,觉得略微牵强,但看了很多遍后,我终于看懂了,诺兰是想表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坚信人性依然存善,另一种是人性完全本恶,这次双船博弈的结果仅代表诺兰个人观点:人性依然存善,尽管在没有规则的世界,人性的恶面会被激发,但人性依然存善。这是诺兰对这个世界里人性善面的呼吁与号召,希望他人重新回归人性善面。
(关于Dent,也有人性博弈,后面分析) (因为Dent的人性博弈涉及较多) 我们先理一下思路:首先想要聊聊Batman and Joker,这里我要说说诺兰的高度专一针对性的反派塑造。 首先,Joker非常善于攻击Batman的弱点——不杀人原则。 -Where’s Dent? -You have all these rules,and you think they’ll save you. -I have one rule. -Oh.That’s the rule you’ll have to break to know know the truth. -Which is? -The only sensible way to live is without rules.And tonight you’re gonna break your one rule. -I’m considering it. 这段对话看得出Batman的挣扎,小丑抓住Batman的弱点对其进行强攻。小丑能抓住所有人的人性弱点来玩弄每一个人,而且就连人性光辉的一面也会成为小丑的武器(Batman的不杀人原则和责任感)。 第二,Joker擅长将Batman的强项“转化为”弱项,使其“有力而无从施展” You have nothing,nothing to threaten me with.Nothing to do with all your strength. Batman的强项是战斗力,而在Joker人性的质问下,Batman的每一拳都好像是打在了棉花上,没有一点伤害。同时这也象征了Batman的不杀人原则这一优点在Joker眼中成了弱点(Batman想要阻止Joker杀人似乎唯一的办法就是杀了他,而这一点Batman永远做不到) 这里提一点,Batman的优势就是有机会能以暴制暴,而小丑就是暴力的产物。这是不是导演在暗示着:以暴制暴只能带来更大的暴力?也就是是不是说可以理解为:Joker本身的存在,就是Batman的优势带来的的结果? 第三,Joker擅长给人施压,逼迫他接近快要“疯”的极限 。很多人认为Dent轻易被Joker说服太过于牵强,但实际上,Dent的人性恶面是被Joker压出来的,小丑强迫Dent做出抉择,杀人还是不杀人?最后高压下的Dent差点以硬币决定罪犯的生死(虽然被Batman制止)。巨大的压力让Dent被怒火冲昏了头脑,Joker最后的说服也正是照应Joker的“轻轻一推”(See,madness,as you know,is like gravity.All it takes is a little push.) 第四,Joker之于Batman有高度专一性,Joker无法打败DC的超人,而Joker可以轻松捉弄Batman。诺兰认为Batman与Joker是同一层级的人(To them,you are like a freak......like me),诺兰看似简单只用freak一词来形容,其实这里一语多关,最表层指他们都不露真面孔,都戴面具,再深一点就是Batman与Joker都经历过人生的低谷【参考:《蝙蝠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的最后一个笑话:小丑把Batman与Joker都形容成从疯人院逃出的疯子】Batman与Joker内心深处都有难以言说的痛苦,只是Batman以暴制暴,以痛苦与恐惧惩戒罪犯,以暴制暴,而Joker把痛苦还给哥谭。最深一点就是他们都凌驾于法律之上,只是一个有原则,一个无原则罢了。(如果你真的仔细看了电影,你一定还记得有一个小情节是Wayne,瑞秋,Dent还有一个芭蕾舞演员的谈话,对于这个谈话,同样是双关语,自己去想为什么,我这里不详细解读了,Batman象征绝对正义,Dent象征审判,瑞秋象征正义与审判之间的关系,那个芭蕾舞演员象征人民,他们讨论了凯撒大帝与黑暗骑士之间的关系,同样在兵临城下时,人民愿意牺牲民主来争取国权,此刻人民赋予凯撒大帝权利,就如同此刻人民赋予黑暗骑士权利一样,凯撒大帝最后的堕落是因为他失去原则,所以蝙蝠侠十分注重原则,因为当黑暗骑士失去原则时,他就会成为这座城市的暴君,他就不再是“黑暗”骑士,而是“邪恶”的奴隶。稍作补充:黑暗骑士指的是背负黑暗与罪名的无名英雄,邪恶的奴隶指的是像小丑这样的魔鬼) 因此,黑暗骑士十分注重原则,原则成了他与小丑的最后一道界限 。其中,电影里有一个隐喻,极为绝妙,蝙蝠侠与小丑,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小丑其实是蝙蝠侠的影子,这也是导演诺兰在讲本电影中所谓的“正义”与“邪恶”的辩证关系,同生同存共灭。再论“法律”,这里的法律中的最后一道底线就是Batman最后的原则——不杀人原则,你注意到了电影里的政府做出的“官方”评价吗,Batman只是个戴着面具滥用私刑的违法暴君,这也算是对“文眼”Batman是“黑暗”骑士的理解之一,说了半天,我的意思是法律的最后底线不杀人原则是Joker与Batman唯一本质性的区别,法律的最后底线可能是偏激的正义与邪恶的一线之隔。
有人说,在美国人眼里超英本身就是超越法律的,美国人自己信这一套。其实不然,这个电影例外,诺兰是在说Batman无视法律本就不对,他英雄之处在于他能给自己说践踏的法律一个交代,一个背负,甚至背负了他不属于他应该背负的,他践踏法律确实不对(这个问题诺兰是给了明确观点的),只是说法律的最后底线成了同一层级两人物Joker与Batman唯一一处本质的区别。
还有一个点,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点之一。 小丑的故事有三个版本,第一个是说给反派听到(小丑嘴上的伤口是他的酒鬼父亲干的),第二个说给瑞秋(小丑因为不想让妻子觉得自己嫌弃,才自己划伤自己的脸),第三个版本在正准备说给Batman时,小丑却没能说出来,就被Batman暗器打下去了。很多人在网上争论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网上普遍认为版本二真实度更高),但我想说,你们都错了,你们都没看懂,小丑这几句话全是双关语,为什么?想想,小丑是什么?之前说过的,表面上他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无政府主义者,实则被诺兰用来象征人性的恶面,他就是最本质,最原始的恶,类似于伊甸园里诱惑亚当夏娃吃下禁果的蛇。这里的小丑的“父亲”是什么呢?再看一下,版本一看似是在讲小丑的诞生——暴力下的产物,实际上是在讲恶的诞生,这里小丑的“父亲”身份为施暴者,象征着“原罪”,因为最原始的恶的施暴,是“父亲”人性恶面让一个“孩子”的人性恶面被激发,这造就了一个比较哲学的说法:恶的产生源自于恶,一种本质的恶激发出了别人的恶。第二个版本同样双关,深层指:恶的诞生可以因为自己所爱的事物被摧残,当人看大心中美好的事物不再如故,人就会崩溃。显然小丑的“妻子”象征小丑心中的美好事物,这整个事件都在隐喻恶的诞生,是诺兰在思考“什么东西造就了恶这一产物?”至于哪个是真的,并不重要,诺兰的这个思考,才更具价值。
再论“历史”与“真相”,以下或许有涉及政治问题的,如果有与我观点不同的童鞋,就无视我好了,1000个人有1000个黑暗骑士,我只是在聊我眼中的黑暗骑士和我认为大多数人能够认可的黑暗骑士。 (有点政治色彩,不要和我争辩)下面再来聊聊为什么这个电影有这个意思,我不知道我的懂法是不是这里想表达的。 前方高能预警(以下或许有涉及政治问题的,如果有与我观点不同的童鞋,就把我无视,不要争辩)。我就先摆观点吧,还记得片尾的那句台词吗?Because that's what needs to happen.Because sometimes,the truth isn't good enough.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more.Sometimes people deserve to have their faith rewarded.诺兰说有时有些事是必需发生的(注意我用的是“必需”而不是“必须”,什么意思自己去悟),有时真相并不够好,人民配得更多,人民的信念应得到奖赏。我的观点是:在有些时候,人们会牺牲一定“历史的真实度”来“奖赏”人民的“信念”,在有的时候,“扭曲历史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甚至有一位“黑暗骑士”背负了所有的罪名,遗臭万年,只为了保证“审判”在名义上的绝对正义,因为“审判的绝对正义”是人民的信念,人们的信念应得奖赏,(比如说文革........等,显然的,《蝙蝠侠前传三: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有点讲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的,呵呵。也有点类似文革什么的,懂的人自己把历史和这部电影对号入座) 首先回顾一下之前的“圆桌讨论”(Dent,Batman,瑞秋和芭蕾舞表演员),在那个位置就提到了Dent象征审判。要说这部电影有两个精髓,其一指的是“双船博弈”,其二就是最后Gordon,Dark Knight和Dent决战,这个决战蒙上了极强的象征意味,非常具有电影的特点,既表现真实又象征。 这个对决代表着正义(Batman象征正义)与堕落的审判制度(此刻的Dent)还有强制力(Gordon象征强制力)的最后辩证,此时,在堕落的审判制度(这里一语三关,第三层指“政权”,此话不争辩)的威胁下,强制力已得不到保障(原台词是Gordon的屈服,导演以此为喻),在这里,最关键的贯穿电影的线索,Dent的硬币再次出现,Dent用运气来决定生死(更加能有理由表明该观点),这就是Dent象征审判制度的堕落的理由。然后再看,Batman中枪,Dent自己反而幸免,然后此刻堕落的制度居然还要惩罚不受控制的强制力,Dent决定让Gordon的儿子接受惩罚,在这时,Batman扑倒Dent,孩子得救,Batman重伤,(这几个镜头是诺兰剪辑的精巧构思,也是诺兰高潮之处之一),此处象征着正义推翻堕落的审判制度(也可以说是堕落的政权),这里的孩子象征什么?对了,又是人民!贯穿起来看,就是正义为了拯救人民,推翻了堕落的制度。但这又完了吗?没有,还有第二个小高潮,主题四就要来了。 好几个警察死亡,这可掩盖不了,小丑被捕,Dent摔死,Batman重伤,看似Batman赢了,实则他输了。小丑赢了,他利用人性的恶面轻而易举的扭转局势与规则,一个一个好人相继堕落,他完全掌控,甚至是篡改了游戏的规则,甚至是Batman也在威胁下选择私情(选择去救瑞秋还是哈维的时候)。如果就这样就结束了,人民会失去信仰与希望,人民所认定的绝对正义——审判,已不再如故。为了留住人民的信念,Batman承担了所有的罪过,是他杀了所有人,是他杀了哈维,是他逾越了最后的底线,是他成为了暴君,暗夜中,浓重的黑暗与少许亮光似乎全都压在黑暗骑士一人身上,他背负了黑暗与罪责,他永世受到谴责,在人民的追捕中,他骑着蝙蝠轮风驰电掣,他的背影消失在公路尽头,在他消失的前一刻,一道亮光从他身体前闪过........Batman用牺牲换取了胜利,希望还在,只不过这希望太容易崩溃,“建立在谎言上的真相只会崩溃的更加彻底。——《蝙蝠侠前传三之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反正,至少Batman取得了短暂的胜利。这就是所谓的对于黑暗骑士结局的双重解读,可以说是黑暗骑士赢了,也可以说是小丑赢了。我讲了那么多,懂的人,应该就懂了“在有些时候,人们会牺牲一定“历史的真实度”来“奖赏”人民的“信念”,在有的时候,“扭曲历史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甚至有一位“黑暗骑士”背负了所有的罪名,遗臭万年,只为了保证“审判”在名义上的绝对正义,因为“审判的绝对正义”是人民的信念,人们的信念应得奖赏。”的意思了吧!
还有那个老爷子(就是蝙蝠侠的左膀右臂阿尔弗雷德,以下简称阿福)讲的故事“缅甸蓝宝石失窃案”,其中有个亡命之徒偷走蓝宝石不为利益,阿福是想通过这个亡命之徒象征小丑,后面说为了抓住他,就得烧掉一片森林,这也是在暗示,想要战胜小丑,就得有人做出牺牲(铁三角都敢于牺牲,但他们并不是都能接受牺牲的后果),这也是这个电影的感人之处。
You either die a hero,or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a villian.

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2008)

又名: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 / 黑暗骑士(台) / 蝙蝠侠-黑夜之神(港) / 蝙蝠侠6:暗夜骑士 / Batman: The Dark Knight / TDK

上映日期:2008-07-14(纽约首映) / 2008-07-18(美国)片长:152分钟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 希斯·莱杰 艾伦·艾克哈特 迈克尔·凯恩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乔纳森·诺兰 Jonathan Nolan/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大卫·S·高耶 David S. Goyer

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