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8-13

三夫:香港,不是女神就是鸡

地方政治的不太平,会引发地缘文艺的成长。可以预见,围绕港岛命运,此类电影会很多,而且,整体质量在一潭死水的港电中会显得很高。一片政治忧患中,文艺率先在改良。
以前的“政论”文章,惯用情爱做套;现在更喜欢用“情色”。不好说是进步还是倒退,但确实是电影取代文学的一个证明,情色比情爱更视觉。突然很害怕“巅峰”这个词,它几乎意味着死亡。作为巅峰的红楼之后,就没有文学了。
以本片为例,它只是沾了一点点模棱两可的文学性--现在叫艺术性了,就已经算是电影故事中具备很大的超越性了。我们估计,不少观众看到本片的第一观感是,它似乎隐喻了关于香港的什么,所以应该是部好片,至于隐喻了什么,又是什么样的隐喻逻辑和事实依据,就不得而知了。
1,人权--低端性瘾;
爱情能够与政治发生关系,是因为“理想”;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多少成熟的成年人敢用“理想”这么沉重的词汇了,最多谈一谈“欲望”,于是有了政治的色情类比--政治不能发挥理想,起码应该保留一点自由,比如欲望自由。
但是,事实上,理想给不了,欲望也得不到满足,因为你的性瘾,太低端。
2,三夫;
卢亭本是美人鱼,却成了三易其夫的妓女。--点到为止吧,不然又删稿。
关于政治性的部分,以上已经全部写完。虽然是本片的重点,但只能脑补。
3,制度与本能;
以下思考与本片关联不大,但我们只能写写这个部分。
对于社畜,性爱自由比政治意义中言论自由更加现实利益,尤其在--,后者其实只是个政治说辞,对大部分人,没什么实际意义。so,我们还是谈谈个人欲望吧,比如低端性瘾。
二元借代里,本片把婚姻比作上岸,房租,车马,水电费等,是必须的社会契约成本。把海上比作绝对制度自由,零社会成本。两者最直观的区别,是性态:性压抑vs性释放。--必要解释,此处性压抑中的性,不是性交,是性征和性理。
现代婚姻制度,埋葬的不是爱情,是本能。其实不只婚姻制度,任何制度,强制的都是本能。这意味着,所谓社会契约,本质就是以压抑自我本能为代价,压抑他人本能。以婚姻制度为例,婚姻上了岸,自己不能出去,别人也不能进来。出去和进来,都是越界。婚姻成为性的监狱--再次解释,此处的性不是性交。性交只是性情的根本表现形式,不是性的实体。
是否,这意味着,制度意识中的性态,过于保守了。性自由与性保守的平衡临界,是否需要调高额度?
关于制度约束,有一组有趣的对比,宗教制度PK政治制度。宗教设置道德,政治制定法律,都是制度性的,但容错机制不同。
4,性压抑是一切压抑的基础;
不幸的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性文明反而在退步。以前,男人和女人的性征分界线很明显--这是一种巧妙的平衡,现在,男女从里到外都界限模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性压抑。而且,这中间也有一组有趣的对比,性量与性质。我们的性量更多了,更开放了,但我们的性质更少了--矛盾的双高,开房频率很高,性压抑的频率也很高。
其中,亟需解释和解决的部分,是病理性质的性压抑。

三夫(2018)

又名:三个丈夫 / Three Husbands

上映日期:2019-03-28(中国香港) / 2018-10-26(东京电影节)片长:101分钟

主演:曾美慧孜 陈湛文 陈万雷 麦强 邓月平 

导演:陈果 编剧:林纪陶 Kee-To Lam/陈果 Fruit Chan

三夫的影评

伊昔
伊昔 • 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