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墓前年在首博展览,先后去看了两次,印象深刻。马蹄金、麟趾金、西周的提梁卣,还有那些貌似火锅的器具,让我对考古产生了很大兴趣。以前对于汉朝的了解,仅限于最出名的几个皇帝,几个名臣,大起大落的但是汉废帝刘贺却让我深入了解了历史的细节。
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已经数年,纪录片《海昏侯》算是考古界对于墓葬研究的盖棺定论。比较惊喜的是,这部纪录片并没有拘泥于考古发掘的细节,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考究,而是用考古与文献相结合,重新塑造一个刘贺的形象,这是最高级之处。
史料中的海昏侯刘贺,是个负面形象,他不学无术,顽劣荒淫,他18岁天上掉馅饼,被选做皇帝,从山东昌邑来到长安。但仅仅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并且被列举了1000多条罪状。成王败寇,背着大写的囧的他,被他的继任者刘询发配到了豫章郡,不久客死他乡。
纪录片中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刘贺。18岁的他,并非不学无术之徒,来到皇帝的位置,他也有自己的远大抱负。无奈霍光的势力过于强大,过于冲动的刘贺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过于锋芒,导致还没有在长安站稳脚跟,就被霍光废掉,属下全部被诛杀。说到底,霍光只不过是想找一个傀儡罢了。
纪录片中把刘贺之后,刘询的成功归因于性格的差异。面对同样嚣张跋扈,一手遮天的霍光,刘贺年少气盛,过于锋芒,但刘询虽然“芒刺在背”,但却懂得隐忍,懂得卧薪尝胆。其实我在想,也许两个人的性格、天资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刘贺的遭遇给刘询很好地上了一课。有时候,比起先来,后到者是幸运的,他从失败中学到了不少的教训,同时等到了合适的时机——霍光病死,霍家在朝廷中的势力才能被诛除。
刘询在掌握了实权之后,并没有杀掉刘贺,而是把他发配到了遥远的南方,永不能回朝。我在想,在做出这样的决定之时,刘询是否也曾感慨这个曾和自己相似的前任,感慨造化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