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3

绿皮书:当冲突来临


影片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黑人钢琴家唐·雪利和意大利裔美国保镖托尼在美国南部展开的旅程。面对种族歧视和社会偏见,两人从最初的疏离逐渐建立起信任和友谊。在旅途中,他们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冒险,不仅解决了个人问题,还共同面对了种族歧视的挑战。通过相互帮助和支持,他们的关系逐渐深化,不仅成为朋友,更成为互相尊重和理解的伙伴。这段旅程不仅让他们的友谊更加坚固,也让人们更加相信,只要用心去了解和尊重彼此,就可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影片中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的思考:
01

身份认同

《绿皮书》探索了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主人公唐·雪利和托尼来自不同的种族和社会背景,他们在旅程中不断面对身份认同的挑战和探索。唐·雪利作为黑人钢琴家,面对着种族歧视和社会偏见,他不断努力在保持自己的身份认同的同时,也要适应白人主导的社会环境。而托尼则是意大利裔美国人,他虽然与唐·雪利来自不同的种族,但在旅程中也不断面对自己身份认同的困惑,特别是在与唐·雪利的相处中,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偏见和成见,逐渐意识到身份认同并不仅仅是肤色或文化背景,更关乎内心的品格和价值观。通过唐·雪利和托尼之间的故事,电影呈现了身份认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在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的过程中,人们如何寻找和坚守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共鸣。I am not white enough, not black enough andeven not man enough.我不够白,也不够黑,甚至不够男人。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身份认同上的困惑和挣扎。唐·雪利4岁展露音乐天份,获得学习的机会,在9岁进入前苏联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他也是这个学院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学生。他从小受着高等教育,他没有黑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太了解黑人的圈子。可是,他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人们对于黑人的偏见,于是他去到了美国南部进行巡演,一个黑人歧视非常严重的地带。那个时候,白人可以接受他在白宫演奏,人们尽情享受他在台上的音乐才华,却不能接受他在餐厅吃饭、在更衣室换衣、在高档酒店入住、坐在汽车的宾客位置、穿着高档的西服......后来,托尼终于理解他为什么每天夜晚要喝一整瓶威士忌。现代人可能不能理解他这种孤独,可是,每个人可能都会因国感觉自己不完全符合特定群体的标准或期待,从而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挣扎。城市化的加剧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增加了人们的孤独感。许多人由于工作或学习而远离家乡,也经常导致表面化的关系和虚假的社交。也许,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们都是唐·雪利。
02

勇气

影片中,雪利博士明知道当时的美国南部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很严重,可是他还是坚持要去南部巡演,去经历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用自己的行动、勇气去改变人心。
雪利博士通过自己的音乐才华、高尚品德以及与托尼的互动,影响了他人的看法和态度,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和理解黑人群体,从而改变了社会的看法。在与托尼的相处过程中,唐·雪利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比如对待服务人员的礼貌和善意、拒绝参与暴力冲突等。这些行为影响了托尼等人的观念和行为,使他们开始改变对黑人的偏见和态度。在旅程中,唐·雪利与托尼之间发生了许多互动和对话,他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这种互动,唐·雪利帮助托尼了解了黑人的生活和文化,促使他对黑人的认知发生了改变,更加理解和尊重黑人群体。这种影响可能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深远而持久的,对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唐·雪利始终坚信:坚守尊严才会因为 自尊才会赢,才是正直的赢。
在回程的过程中,暴风雪中的那个警察跟影片之前的警察就形成的对比,他来告诉托尼爆胎的情况,让他们能够案例继续前行,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03

改变,来自踏出第一步

雪利博士精通多国语言,混迹于上流圈子,有身份,有修养,对自己的行为表现有自己“苛刻”的原则。但在跟托尼相处的过程中,他做出了很多改变:在车上,雪利逐渐大胆起来,从摘掉毛毯到用手吃炸鸡。炸鸡这个不卫生的食品在博士眼中是歧视黑人的象征,当托尼吃的津津有味时,托尼递给了博士,博士吃了一口,被其美味所吸引,也跟着大快朵颐起来。后来,再一次表演结束,主人拿出炸鸡,可能是嘲笑他的,雪利迎险而上,化解了这次危机。巡演的最后一站,他们到了反黑大本营,酒店让其在杂物室更衣,拒绝雪利在餐厅用餐,雪利制止了托尼使用暴力,为了尊严,做出了选择:离开酒店,去到黑人的酒吧。在那里,他痛饮着,对过去的自己告别,在托尼和服务员的鼓励下,他站上舞台,演奏者本属于白人上层享受的音乐。台下掌声雷动,雪利也找到了自我。
雪利结过婚,也离了托尼,有个弟弟,不联系,他说是因为【艺术家的诅咒】。雪利在托尼的引导下,走出了自己的孤独世界,去享受爱,享受友谊。影片最后,雪利来到托尼家,跟大家一起过圣诞节,告别孤家寡人的困境。托尼也在改变。影片开头,他扔掉了黑人工人喝水的杯子,在南方之行后,他逐渐包容黑人,意识到了人人平等。有勇气跳出舒适圈,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同时, 想改变生活的不如意,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行动。当你踏出第一步时,每一步都是进步,每一次尝试都是学习的机会。不断行动,逐渐迈向你想要的生活。
《绿皮书》所呈现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种族歧视和社会偏见的挑战,更是关于勇气、自我认同和友谊的故事。这部电影提醒着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时,最重要的是勇敢地行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只要保持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态度,就能够逐渐实现自己的目标,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世界。因此,电影所传达的主题不仅仅是关于种族和身份认同的挣扎,更是关于勇敢追求真正的自我、建立深厚友谊、以及通过行动改变生活的力量。它提醒我们每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不要畏惧,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相信自己的力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影片还有很多值得值得深思的地方,等待你去发掘。


绿皮书Green Book(2018)

又名:绿簿旅友(港) / 幸福绿皮书(台) / 绿书

上映日期:2019-03-01(中国大陆) / 2018-09-11(多伦多电影节) / 2018-11-16(美国)片长:130分钟

主演:维果·莫腾森 马赫沙拉·阿里 琳达·卡德里尼 塞巴斯蒂安·马 

导演:彼得·法雷里 编剧:尼克·瓦莱隆加 Nick Vallelonga/布莱恩·海耶斯·库瑞 Brian Hayes Currie/彼得·法雷里 Peter Farrelly

绿皮书的影评

Ez
E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