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其实很期待比利的突破,但果然没那么容易,甚至在伦理和社会价值观的规训下重开始自残、最后自杀。
吹哨人或许无法得到最好的结局,但意义却关键、重大。麦克墨菲被粗暴地切除前额叶,但却让酋长找到了生命的激情,粗暴地打破禁锢所,身后的囚徒也狠狠出了口气,为自己受到的不公和粗暴的对待。以暴制暴在道理不行时被需要,革命则难免流血。不同病人都有鲜明的特质。酋长是麻木,比利是敏感,马提尼是被忽视。

酋长的麻木来源于对人性的失望,“所有人都利用我的父亲,直到他死去。”人们对随心所欲的父亲的压榨、利用,“就像他们对你一样。”伏笔了同样随心所欲的麦克墨菲的结局。但麦克不信,发起了party让囚于一隅的所有人看见了生命可以怎样充满活力与激情。为比利的报仇向酋长展示了对压迫的反抗、坚持的逃跑计划展示了韧性,生命不该被所谓权威束缚、被大多数暴政裹挟。

比利的矛盾主要来自母亲的掌控欲和价值否定,被父母PUA的原来不只有东亚小孩。在party后他向瑞秋争辩时,一般的价值审判并不能让他失去对自我的认可,在瑞秋审问他“你觉得应该吗?”时他回答的是“我觉得没有错。”但提到让母亲知道,他立刻失去了自我判断,对被母亲否定的恐惧远远大于他对自身的肯定。就像幼象被栓在木桩长大后也不敢走出铁链范围外一样,人小时候受到的规训越多,长大也越不敢迈出任何冒险或为自身争取的一步。在爱情的驱动下,听到墨菲会寄加拿大的地址给他后比利明显愿意走出疗养院了,但一夜过后却永远地失去了所有可能。高敏感与善良不是错或缺陷,但却需要武器去保护。

马提尼显然幼年受到的关照不足,以至于幼年期延长几十年寻求关注的满足。他和比利成对照组。镜头语言看,party中两位妓女分别由他们俩抱着。或许也暗含二人是最不具有攻击性的群体类型,都未脱离幼少期。但一个是受到的关注过多,而一个极度不足。

高潮在麦克墨菲愤怒中欲杀死瑞秋失败后戛然而止,镜头一转是病人打牌的日常,画面正对窗户,括住了基本所有进行休息活动的病人。机位仰视,明亮的光线铺洒进来,大厅窗明几净得与上个场景的混乱脏污形成对比,仿佛此地生活正是如此宁静美好,但事实却是医院掌控者粉饰出来愚弄压迫病人的美好囚牢。良夜如此诱人,温柔又安宁,但果真如此吗?你要对一切的残酷视而不见、甘愿戴上镣铐吃着玻璃窗后的人提供的安眠药将自己的一生困在厚墙与薄窗之中吗?


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

又名:飞越杜鹃窝(台) / 飞越喜鹊巢

上映日期:1975-11-19(美国)片长:133分钟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 丹尼·德维托 克里斯托弗·洛伊德 路易丝·弗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编剧:劳伦斯·奥邦 Lawrence Hauben/博·古德曼 Bo Goldman/肯·凯西 Ken Kesey/达尔·瓦瑟曼 Dale Wasserman

飞越疯人院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