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复劝自己演员要和角色分开,但我始终无法相信剧本中这样一位充满爱心的教授能和傲慢的冯小刚有关系。如果他要演一个上班官僚做派,上课念ppt,回家跟老婆孩子吵架的教授,我第一个赞同。
三版忠犬八公全部刷完。日本是0添加传统抹茶,美版是雀巢咖啡,中版是竹筒版香飘飘。
第一次看美版是10年前,打了4星。当时没觉得多神,就是一部完整流畅的温情商业片。中版翻拍时已有珠玉在前,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差生就是差,高分卷拿给他抄都能抄成不及格!
编剧在本土化上确实用心了,但人物塑造就是一坨屎,细品之后还会发现这坨屎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厌女和父权之味。
教授的老婆是个开小卖部的,就爱打麻将,针对这样结合的合理性,我做出了如下猜测:
1.老婆退休早;
2.老婆经历了下岗;
3.因为生二胎老婆工作被革了;
4.老婆太漂亮了,真爱无敌。
他们有两个孩子,推算一下应该是80后。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家庭能生两个,要么是龙凤胎,要么走了特殊渠道。或者头很铁,像上面推测的那样偏要生,导致老婆没了工作,男主事业也受到影响,一把年纪还是副教授。
以上的可能性随便拿出来哪一个,都是时代性、八卦性超高的故事背景,可惜本片闭口不提,硬是把这个家拍成硬塞在一个屋檐下的四个陌生人。
儿子和女儿这两个角色的戏份完全可以整合到一个人身上,原版就只有一个女儿,明明独生女也更符合“教授家”这个设定。但编剧偏偏就要给自己挖坑。不知道是导演演员理解有问题,还是就这么想的,中版的女儿简直要把人气死。没嫁人时活脱脱一个精神小妹,一头红发。上学还是上班,没有交代,大概率是鬼混,一声不吭地领了一个精神小伙就要结婚。本来以为年纪大了之后有反转,爹去世之后还是没看出这夫妻俩有什么优点,还说什么农村更适合狗狗,明明就是弃养,骗自己有意思吗?编剧不如看看《机器管家》,直接把女儿写成脑抽反派,坏事都让她做,更能衬托出儿子的好呢!
再看儿子,这个刻意的工具人承担了导演想表达的时代发展的任务,以及那一场拙劣做作的送别戏。儿子虽然过着老一辈人看不惯的黑白颠倒的作息时间,但人家是真的有技术有理想,更别说赶上了互联网好时代。女儿虽然不成器,但我好歹有个儿子啊!
关于中华田园犬,我们本土不乏动人的故事,但主创团队为什么偏偏要大费周章“汉化”一个在中国不存在的故事呢?无非为票房考虑。
这是徐昂的第二部长片,延续了《十二公民》的外国ip+大咖演员的套路,他对这个氪金套餐还进行了免费升级——增加时代情怀。纵观这两年的国产院线电影,我们似乎而找到了能和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快捷通道。是的,让观众自己的回忆打动自己。我并不讨厌“情怀”,我讨厌的是用这个套路当遮羞布。希望这位导演能够沉下心来,吃透我们的土壤,作品才能在此生根开花。
另外,以后再看到冯小刚参与的作品,赶紧跑,千万别再抱着“万一这个是巧克力味的屎呢”的心态。屎就是屎!镶在哪里吃起来都是一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