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和白》的世界,外面的世界: 孤独 无助 落寞 喧嚣 融入 理解 侧面
下午,翻来《英和白》把它看完了,昨天因为上课的原因只看了一半。但是在短短的剩余的十几分钟中,平平的纪录却能给人以震撼,不得不说些什么,或是写些什么。爱森斯坦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又将感情引向思想。是的,是这样的,编导用它特有的镜头语言将我们我们一次次的带入另外的时空,镜头之间反复的剪辑对比,笼子里的世界,笼子外的世界,栅栏。他在试图让观众去主动的去思考一些东西,一些关乎生命,人生的反思。
先不讨论这部影片的政治意义。只说,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有什么内容?压抑,沉闷,孤独,无助,那谢是哪里来的?他们并不来自于英和白的世界,那些尘世的喧嚣全都来源于栅栏之外,通过电视。作为当前传媒的最重要的形式出现的电视。竟然是电视,呵呵
电视作为一种符号出现,他成为了外界于“英和白”的世界的一种有效的链接形式。不论我们所看到的是关于怎样的情景,包括白在电视旁的深思,难过,思念。。等等的一切。而且,电视在这里作为一种时间线索出现,由电视里播放的不同内容来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
开头,我们透过英英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颠倒的。从克林顿一事开始,然后歌剧响起。
结尾,我们透过白的视角看这个世界,白把窗帘拉上意味着尽管她身处“闹市”但是仍然“与世隔绝。”当我们看到电视中“外国人”在迎接千禧年到来时,白的眼里噙着泪水,是欢欣,是喜悦,还是思念?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而且字幕说:“仅对本片涉及英的隐私,向英们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知道,前一个英当然指那个熊猫,而英们又意味着什么?“英们”大概是指那些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着英的,已经与它灵魂相融的人们吧。)然后,歌剧再一次响起。
Btw:那些歌剧的名字及其内涵我无从考证,是不是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影片想要展示的不仅仅是“英和白”,他的副标题为“99纪事”,因此,里面由电视所告知的事件成为影片另外一条重要的线索,编导运用一些镜头语言来表示自己对那些事件的看法。
夜,是寂寞孤独的,同时又是喧嚣热闹的。越是热闹,越让我们感到孤独的蔓延。。可怕的延续下去,渗透到我们的骨髓,我们的灵魂。有一句话说:“黑暗越深,也就越清醒,越看透越明了这个人间。”导演是不是也这样想?我们都需要慰藉,都需要关怀,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在这个仅有50分钟的片子里竟然用两分多钟的时长来展示英和白的相互慰藉,相互温暖。那么在这个现实世界的我们恰恰也正是缺少这种关怀。接下来夜的寂寞又是谁能抵挡的?
我不知道。这部片子的所展现的英和白都是真实的。那么电视里的呢?那些在电视里出现的情节是导演特意安排的还是确实是巧合?我不知道但至少我相信。
我不知道。为什么“由于种种原因,97年至今英和白未能登台演出”,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不知道。除了与英英进行对比(自由:外面的世界与栅栏里的世界。待遇:英英有那么多人去“伺候”。)那个小孩还有什么出现的意义。
但是后来我在想,原来孩子不仅和英英有鲜明的对比,还和白有着对比。他的父母在她身边,尽管它需要等待,我们看到了她不停的等待,但是是有相聚的。这是不是暗示白的以后,也需要继续下去?还是会有什么转机?或许,在英和白那里她们的灵魂相互融入,彼此需要。没有什么所谓的等待可言吧。
人与动物,中国人与外国人、混血儿,里面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孤独哀愁与欢乐,各种各样的对比充斥其中。我们都要面对,共同的面对。
看完之后,很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