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花167分钟看完这样一部并不曲折离奇的电影。坦白说,虽然迷信吴念真,但电影还是分了两三次才看完。
对于被一波波上亿美元投资大片惯坏的观众们来说,这样一部自始至终贯穿外语(闽南话)和并不熟悉的文化符号的影片显然是太长了。看完后我也没有觉得想象中的震撼,但仔细想想,这也就是吴念真啊。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每一部他编剧、参演或导演的影片都会让你笃信这是他的真实经历,因为太多自然而然的细节让你不得不相信,这一切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且他就是当事人。这应该是对一个影视创作人的最高褒奖吧。
忘了谁说过再牛逼的导演撤掉配乐都歇菜,《多桑》算是有力一击。应该是过了一百分钟之后才第一次有小段插曲渐入,但除此之外却并不觉得枯燥,或许吴念真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和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伴奏吧。
特别喜欢片子的英文名“A borrowed life”——借来的一生。多桑的一生像是借来的,他从不爱惜自己,从不珍惜时间,从不保护身体,只怕日子过得太慢,只怕生命太平淡而无法尽兴。像对待一把借来的破旧雨伞一样毫无耐心地对待自己,虽然穷的只剩下一副不算坚实的身板。这是一个隐晦的对比和讽刺。一生向往得不到的荣华富贵和去不了的日本皇宫富士山,却把仅有的身体和生活伤害的体无完肤。连最后归还的方式也是如此简单粗暴,不由分说。
话又说回来,谁的生命不是借来的呢。从哪来都要回到那里去,像在多桑离开时,“我”又感到宿命的轮回,像童年被父亲遗弃在空荡的影院,再次被命运“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