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对我来说是很个人化的体验,没有学习过电影理论,在没有看剧透的情况下直接看原片,得到一些直接的诚实的见解。

谢飞导演,姜文主演的《本命年》,讲了主人公出狱后没能成功融入社会而被捅死的悲惨故事。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中,讲了赵涛饰演的女主人公出狱后没能挽回旧关系的遗憾结局。以上两个主人公都在狱中和社会脱节了一段时间,属于脱节社会者试图重新融入社会的艰难旅程。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的另一部影片《三块广告牌》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儿被强奸而案件查办未遂的一个权利没有得到伸张的人,是一个卑微的权利低下者。在《无依之地》中,麦克多蒙德饰演的主人公是一个下岗工人,一个低技能者。所有这些人物,都有亦或属于天降的亦或属于人为而造成的困顿之境,仿佛带着枷锁在人生路上行进。《本命年》和《江湖儿女》属于比较悲观的结局,《三块广告牌》的结尾是意想不到的爱情的星星之火燃起,而这部《无依之地》是个开放结局,没说将来是好还是坏,是会走下坡还是有转机。

一、顺遂和意外
下岗后的麦克多蒙德在亚马逊货仓做给纸箱封胶带的包装工,住在温馨的房车里,吃自己的劳动果实,生活过得很充实。有一份卑微的工作,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去做,是被迫的谋生手段也是生活充实的一种活动。劳动与收获,天经地义;自力更生,成就感拉满。用自己的双手挣钱,自食其力,是一种顺遂
顺遂不仅体现在安身立命之上,还有和人的关系。女主在超市遇到自己曾经在当老师时的学生家长,家长提出可以给她一个住的地方;在房车聚会上遇到的老头,向她提出她可以住他们家的房子。她都犹豫了,最终还是选择靠自己。虽然说她回绝了对方的好意,选择继续自己流浪。但别人的这种好意不是没有价值的,它给了麦克多蒙德选择的余地。她不是被人抛弃的流浪者,她在流浪之外有可以栖居的机会,但是由于主观的选择放弃了栖居他巢的机会。她被迫下岗,失去了一定的选择权;而拒绝别人,却是基于拥有选择的权利。有得选择,垫高了人的位置,给了人后备的选项。有得后备,是一种顺遂
顺遂的部分完了,女主被迫下岗,流浪的生活哪能没有一些意外的成分。我并不打算讨论工厂关闭这种大的意外,而是在麦克多蒙德角色每一日的数米量柴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小的挑战。一个意外是房车聚会遇到的老头,帮麦克多蒙德搬东西的时候把她吃饭用的陶瓷盘子打碎了。她并没有对这个后来提出可以到他家住的老头大发雷霆,而是在接受现实之后,在夜里,在自己的小房车里把瓷盘的碎片小心翼翼地一片一片黏起。意外就像一个飞来的网球,抓紧手中的球拍,用力把它接住才能获得一种踏实。这一次,女主人公接住了。另外一个意外是女主发现自己的车胎爆了,而自己不仅没有备胎,而且就算有备胎也不会换。在一位车友的帮助下,最终把她瘪了轮胎的车弄到了修车厂。那位车友告诉她,开着房车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如果自己不会一些求生技能,比如换轮胎,是有可能死的。这个意外,由于有别人的帮助,不能说是完美的接住了。车胎坏了,这个情节,这个意外,探索了能力的边界。如果一个人来到自己的能力边界,遇到了自己根本不会做的事情,会怎么办?向别人求助是一种办法,干等死也是一种选择。如果没有学习的资源,又遇到了真实的困境,那可能真的是徒然地等待了。别人帮助是在搭桥,过了桥之后有了学习的资源,那就赶紧学起来。当然,片中主人公来到了自己能力的边界,来到了天降的意外之前,体现了十足的卑微和无助。
说到意外,让我想到了电影《可可西里》。片中的巡山队肩负打击藏羚羊猎人的众人,但是经费不足、队员少、执法级别不够高,一路上遇到了各种意外。比如车子陷入泥沼,俘虏逃跑,抓到俘虏后物资短缺被迫放走俘虏,遇到流沙等等。有些意外克服了,比如依靠拔河把车子拉出泥沼;有些没有克服,比如一个活人被流沙吞没。相比《可可西里》苦大仇深式的叙述,《无依之地》这部影片点到为止。遇到意外怎么办,想办法克服,或者,只能接受这随机出现的意外,仿佛陷入流沙。面对影片表现的这种深刻的无助,作为一个普通人,体会了其中的窒息感之外,尽量多预备吧。

二、原地盘旋或者螺旋上升
这部影片在讲述一个个努力生活的片段,讲到最后,也没有出现大逆转,甚至也没有像《三块广告牌》中那样在结尾赋予主人公一点点新的转机。这是不是在表现一味的原地踏步,表达一种无助?就像《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那样,描绘了阿兹海默的无助。就像拿下戛纳金棕榈的《爱》那样,描绘了在衰老病痛面前的索然挣扎。
我认为,就算是原地踏步,或者原地盘旋,也有其意义。人生就是在一点一点的重复的研磨中完成的。我觉得在主人公劳碌奔波之间的休憩,反而更能体现这种磨砺的艰难。影片中有一个片段,麦克多蒙德裸体在山间潭水中漂浮,寻求暂时的抽离,暂时的超脱。或许就是因为这段镜头,让《无依之地》没有上线国内的视频网站。休息得越深,尘世的压力就越大。她会选择暂时的苏息,是因为自己的发条已经运转到最大功率太久了,为了不让个人机器的传动皮带断掉或者烧掉,只能选择暂时按下停止键。这其中除了包含不得已的姑息,更蕴含着一种坚持。当坚持到头脑发昏,身心无力承受之时,为了远大前程,为了行更远的路,不得不停下来给身心重新充电。短短的一个自然水疗镜头,在其前后的时间条里,更多的麦克多蒙德艰辛生活的片段显得更加揪心。这或许是一种抽象的画外音。以静衬动,以山潭的唯美衬托现实的难耐。这个镜头好像一只手,掀起了一副画卷,那副画卷上画满了女主人公日复一日的艰辛生活。这个镜头让我想到了《月光男孩》中的一个镜头。《月光男孩》中同性恋小男孩的毒瘾母亲对小朋友声嘶力竭地喊叫时,电影把母亲的声音静音了,取而代之播放的是跌宕悠扬的古典乐。母亲声音的静音,也是一种以静衬响;古典乐的泛动,衬托了现实苦难的艰深。回到《无依之地》,麦克多蒙德恣意流浪,努力节省开支、找工作、为了维持生计尝试卖掉心爱的房车等等情节,她在一点点的grit,能走一部是一步。生活好像一台跑步机,不进则退,她在保持原地的位置,也是一种努力吧。
如果说看到女主角日复一日的努力生存,是一个微观镜头,把镜头拉远,或许可以更可以看到这种坚持的意义。回头看,因为经验的积累,人生一边在重复转圈圈的同时,也是走在一个旋转楼梯上。就像傅里叶函数的图像,一边转着圈儿,一边向着坐标轴的远端前行。
电影中有一个很打动我的片段,是女主角在一个收藏石头的房车车友介绍的藏有各种石头或者化石的自然地带,到处窜跳。电影给了她上窜下跳的动作很多镜头和比较长的时长。再次提一下《可可西里》,巡山队的队员聚会时尽情地唱歌跳舞地场景,和荒凉危险的自然环境形成对照,和体量庞大的藏羚羊盗猎团体形成对照,显示了他们孤勇的抗争和坚守。类似的例子还有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最后,和儿子失去交流的赵涛在雪地里独自舞蹈,《站台》的最后,文工团在发展颓势的情况下,在一辆卡车的车厢上,充满热情地尽情舞蹈。麦克多蒙德在岩石间窜跳的镜头和《可可西里》、贾樟柯电影中的片段有异曲同工之处。她每在岩石间跳跃一次,就好像来到一个新的人生高度,新的人生境界。每一次愉快的跳跃,她就离之前的艰苦疲劳更远一步,虽然前路艰险,但是不往前,不乐观,就永远看不到光明。一只鸟可以展翅高飞,也可以原地等死。女主人公在流浪的旅程中,锻炼出了乐观。这种人生境界的提升,不能不说她是在人生的旋转楼梯上又走高了一点。努力到麻木了,希望的光芒却更有机会出现了

三、庸碌足矣
在断续的顺遂中,在不断的意外中,在重复的生存挑战中,在更加坚韧的精神中,女主角能否破局,电影给了一个未知的开放答案。但是我想影片虽然没有给我们结局,但给了我们另一条醒目的信息: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为什么这句话要用一整部影片来呈现?因为概念是一回事,实操又是另一回事。开题报告的理想情况,和完成论文的严格论证比起来当然是后者更难。旅游项目规划的美好愿景,和真正打造成一个成功的项目而不烂尾,是两回事。片尾结语“献给不得不上路的人们”,给了所有的打工人,所有的奋斗者真实而深沉的鼓励。说的努力是一回事,做的努力是另一回事。
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大可能没有无家可归的困难,但是有房租和房贷的压力。至少我们自身这台机器运行的压力小于影片主人公。《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中的男主面对被遣回精神病院的风险,建立了一段新的爱情。《晚秋》中的汤唯面对回监时限的压力,也实现了一段隽永的爱情。我们的真实生活中,当然爱情肯定不一定是最终的奋斗目标。但是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就得了。也许会觉得,走错的路,每一步都是代价,但不勇敢地试错,就很难步入正轨。也许会觉得,前路没有希望,但是看完《无依之地》,至少会让人相信,希望本身也是人一点一点铸造的,不前就永远没有希望。
不需要很精明。成不了大亨,成为一个中产也不错;寻不到至高至尚的爱情,经营一段也还算来之不易的小幸福,也不错;不进则退,保持原位,也不错;不能成为人生赢家,好好活着,乐观而坚韧地活着,已经很不错。破局的可能,是积攒起来的,积攒不到100%,积攒到60%,看不到结果,依然不错。


无依之地Nomadland(2020)

又名:浪迹天地(港) / 游牧人生(台) / 游牧之地

上映日期:2020-09-11(威尼斯电影节) / 2021-01-29(美国) / 2021-02-19(美国网络)片长:108分钟

主演: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大卫·斯特雷泽恩 德里克·贾尼斯 泰· 

导演:赵婷 编剧:赵婷 Chloé Zhao/Jessica Bruder

无依之地的影评